
《财经新闻评论》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总结长期从事财经新闻教学、科研和媒体实践的经验,阐述了财经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各类财经新闻评论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并运用大量案例,具体说明写作的方式、方法,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财经新闻评论》适合新闻传播类大中专院校学生、研究生,财经新闻报道研究者,财经媒体从业人员,以及各类自学、成考人员和新闻写作爱好者使用。
编辑推荐
《财经新闻评论》是财经新闻核心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 财经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研究财经新闻评论的意义
第二节 财经新闻评论概述
第三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历史考察
第四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第二章 财经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及其分类
第一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类型与体裁
第三章 财经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一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
第二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素材来源
第三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立意
第四章 财经新闻评论的论证
第一节 财经新闻评论论证的定义与类型
第二节 财经新闻评论论证的方法
第五章 财经新闻评论的布局
第一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结构要求
第二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结构形式
第三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逻辑性
第六章 财经新闻评论的语言
第一节 财经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财经新闻评论的语言文采
第三节 “强论证”时代:财经新闻评论中数据、图片的运用
第四节 深入浅出:财经新闻评论语言修辞运用
第七章 报刊财经新闻评论
第一节 报刊财经新闻评论概述
第二节 报刊财经新闻评论的关系处理
第三节 报刊财经评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第八章 广播电视财经新闻评论
第一节 广播电视财经新闻评论概说
第二节 广播电视财经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形式
第三节 我国广播电视财经新闻评论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第九章 网络财经新闻评论
第一节 网络财经新闻评论的崛起
第二节 网络财经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点
第三节 网络财经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 财经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第一节 加强财经新闻评论工作者修养的必要性
第二节 对财经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具体要求
第三节 财经新闻评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媒体间的竞争达到空前的白热化,媒体战国时代已经来临。有学者称此为信息过剩。“信息过剩,由于传媒业自身的发展和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进步,媒介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已远远超过了受众的需求,因而出现了信息的相对过剩。这种过剩对媒介提出了巨大挑战:过去,谁占有了信息这种稀缺资源,谁就可以拥有渠道霸权;现在,由于供给量的激增,信息由稀缺转为过剩,媒介作为简单信息载体的价值大大降低,终结了其渠道霸权的时代。”
发达的大众传媒网络使得人们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得广泛的信息资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因为信息的海量并且趋于同质化使得人们很容易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迷失,要想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就显得相对困难起来。人们开始需要媒体的解读,需要媒体提供有用的观点,而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告知,媒体“解读”新闻的时代在向我们走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杨兴锋认为,在国内,大众化报纸发展到了今天,已进入了微利时代。真正有发展空间的,应当是以意见、解读和视角取胜的主流报纸。这样的主流报纸,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纸、信息纸,也是一个观念纸,它的影响力,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最大的。
随着媒体“解读”新闻时代的到来,财经新闻评论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受众不仅希望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希望知晓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及对其工作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财经新闻评论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表达形式。
ISBN | 9787302246626,730224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包国强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