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内容简介:中国发达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变迁为理解农民权利的概念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含义,农民的权利是一个极具张力的多维度网状体。从内容的角度看,农民的权利涉及经济、社会与政治、文化精神及宗教生活等各个方面,许多过去无法想象的议题或物品,目前正在或即将发展成为农民的正当权利,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以及村落自然环境、道路交通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已经提到政治的议事议程之中。从权利的强度来看,农民发展的经验研究清楚地表明西方人权的绝对化概念或两分法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即权利从来就不是“有”和“无”两种对立的状态,客观上,权利应该是相对的和渐进增长的。《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对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截面研究清晰地展示了农民在各个领域的权利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扩展的,当然,《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的研究也为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权利扩展之路以及扩展的可能空间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编辑推荐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赵德余,现任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公共政策与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和《中国人口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劳动保障部首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一等奖、国家计生委与中国人口学会著作奖一等奖以及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主流观念与政策变迁的政治经济学》、《政策制定的逻辑:经验与解释》和《政策绩效评估》等。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粮食政策史(1949-2008)”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目录
第1章 权利扩张与规则重构:理解中国农村变迁的逻辑
一、引言
二、权利扩张与规则重构:中国农村改革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逻辑
三、市场化与农民经济权利的扩张
四、从税费改革到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民社会权利觉醒的契机
五、农民权利的扩张之路: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与尚未终结的改革
六、结论与讨论
第2章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中农民权利的变化:消解政治风险
一、引言
二、作为多重博弈结构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土地产权有限行为能力
四、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的利益抗争及其权利保护的强化
五、结论与讨论
第3章 粮食订单的缔约难题及其合约改进:市场风险的应对(1)
一、引言
二、粮食订单的缔约难题:过度竞争与道德风险
三、粮食订单改进的几种经验模式
四、订单改进的缔约分析
五、粮食订单演化的若干政策(转轨)经验
六、结论
第4章 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治理机制及效率特征:市场风险的应对(2)
一、引言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成的动因与线索
三、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治理机制:一个实证性描述
四、农业产业化组织治理机制的效率特征
五、结论性评述
第5章 农民负担问题与中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约束地方政府行为
一、引言
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民负担问题:一个地方性调研报告
三、中国农业税制的缺陷及其性质
四、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与进展
五、结论性评述:税费改革对农民权利扩张的含义
……
第6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挑战与试验:应对老龄化风险
第7章 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结构及其效率特征:治理疾病风险
第8章 乡村发展中的公共性及其风险:农民的权利观念与政府行动
第9章 通往农民权利扩张之路:以资产拓展权利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3.对保留特色房屋建筑的意愿比较强烈
目前,上海郊区特色村落初步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村落水系丰富,自然环境好,村落原有格局完善,宅院历史特色明显,这类约占28%。第二类与第一类不同的是,村落格局不完善,仅有少量宅院存留历史特色,这类约占30%。第三类是村落环境一般,原有格局发生变化,这类占34%。第四类是其非物质遗存丰富或有当地种植、手工艺极具特色的村落,这类约占8%(高玲,上海中心村改造将保留“特色江南民居”,《青年报》,2006年10月15日)。
关于特色建筑的保护问题,55.2%的居民希望保留特色房屋建筑,36.9 %的居民则表示无所谓。一方面,这可能与居民对于“水乡特色房屋建筑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不同有关,进而反映出居民对待这些特色建筑的态度——他们可能出于家庭资产、文化价值,甚至是旅游产业的经济考虑,对这些建筑采取“应保留”的态度,而另一部分人可能由于这些特色房屋与切身利益关系不大而表示“无所谓”。因此,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式地探究居民对待文化、经济产业,及对于这些产业与农村建设关系的基本判断和态度。另一方面,这也给政策决策者以提醒,超过一半的居民对于特色房屋持“应保留”态度,这彰显了政府在推行新农村建设政策时的必要关注点:房屋类型及拆迁选择、补贴与否。换言之,如果对这些特色房屋强制拆迁,可能会引发相当一部分居民的不满,进而阻碍新农村建设。
4.对村落改造费用具有支付意愿
可以看出,近50%的居民表示,为农村改造投入自己的钱财是“值得”的。但是同时,33.5%的居民却也表示“不值得,但没有办法”。这反映出村民对于新农村村落改造的价值认同及其愿意承担部分费用支出的一个权衡判断。近一半的居民表示为建设而投入自己的一点钱财是值得的。
ISBN | 9787309080926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赵德余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