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后现代建筑》主要包括后现代建筑与艺术哲学,后现代建筑的意义,作为叙述的后现代建筑,解读后现代建筑的语法规则,解读几个后现代建筑作品等内容。
编辑推荐
《(特价书)国外后现代建筑》是国外后现代艺术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策划人语
第一章
20世纪的艺术实验
第二章
绘画艺术的危机与困境
第三章
新绘画的崛起
第四章
80年代新绘画的国际性展览
第五章
联邦德国的新表现主义
第六章
意大利的超前卫艺术
第七章
美国的新意象与多样风格
1.新意象绘画
2.图案与装饰
3.涂鸦艺术
4.新表现主义
第八章
法国的自由形象与英国的新精神
1.法国的自由形象
2.英国的新精神绘画
第九章
新绘画总体风格特征
第十章
新绘画的文化历史价值
注释
图录
彩图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西方建筑史中,象征是个体本能的无意识展现,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互相制约影响塑造:(镜像化——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哲学……)图像(建筑)意象,形象思维]比如,西方的方形、球体、锥形、圆柱等各种几何原素的构型,这些“母题”则几乎贯穿了西方建筑史,(见图104、105)而体现在建筑上则是平立面上的根本不同的宇宙观和人性理解。建筑文化的不同导致了型制形式的区别。如果我们把建筑的“语汇拆开来看就可见到其语汇元素和叙述句法的差异。”因为我们知道所谓象征(symb01)使建筑构体有了符号特征,这些构体各自有一种与历史与社会文化有关的含意。含意是历史赋予的,比如文丘里有的半圆形和框架。当我们考察西方建筑时,我们发现了其构型上的造型空间的几何化非常明显。为什么西方建筑师在设计时有意无意进入了他们传统的“几何空间”(即语言)是文化原型决定的:结构空间——“创造单元”不管其地理环境如何,柯布西埃总要有意无意地把他的几何母体安置上去。在面对柯布西埃的几何形时,我们的视线集中在其形体的三度与四度空间上,光与影上,然后渐次进入其细部——窗、梯、门及建筑的细部光影与塑性极强的材质上,我们忘掉了一切外部因素,由外向内深入。西方传统建筑有一种集中的空间感受,而后现代建筑则是“散”的,建筑不是视线的惟一中心点。就西方传统建筑而言,所谓“型”的集中一直在叙述活动中,而后现代建筑则并未有一个集中的型。西方传统建筑强调中心,轴线放射状系统,而后现代建筑则是散点式的、缺少中心的,最典型的作品是屈米的法国巴黎拉维米特公园,盖里、李普斯金、哈迪特等的作品。总而言之,西方传统建筑给人感觉是一座座独立的“实体”雕塑;而后现代建筑则是一组或一群的“空”的互相可穿透的“轻飘”的、欲腾飞的“空壳”。
ISBN | 9787534410208 |
---|---|
出版社 | 江苏美术出版社 |
作者 | 尹国均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