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它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编辑推荐
《公众舆论》是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 译者:阎克文 江红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60年的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他的专栏评论日益流行,最后被不止250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外国报纸同时刊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公众舆论》。 目录
译者前言 阎克文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外部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景象
第二部分 对外部世界的研究
第二章 审查与保密
第三章 交往与机会
第四章 时间与注意力
第五章 速度、词语和清晰度4B
第三部分 成见
第六章 成见
第七章 作为屏蔽的成见
第八章 盲点及其价值
第九章 规则及其敌人
第十章 发现成见
第四部分 兴趣
第十一章 兴趣的激发
第十二章 重新思考自我利益
第五部分 公意的形成
第十三章 兴趣的转移
第十四章 是或不
第十五章 领袖与平民
第六部分 民主的形象
第十六章 自我中心的人
第十七章 独立的共同体
第十八章 压力、自由授权及特权的作用
第十九章 旧物新装:基尔特社会主义
第二十章 新形象
第七部分 报纸
第二十一章 赢得公众
第二十二章 永恒的读者
第二十三章 新闻的性质
第二十四章 新闻、真相与结论
第八部分 有机化情报
第二十五章 打进楔子
第二十六章 情报工作
第二十七章 诉诸公众
第二十八章 诉诸理性291 文摘
版权页:
他们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他们在希腊和意大利城邦中发现了一部腐败、阴谋和战争的历史。他们在自己的城邦里看到了内讧、造作和狂热。这不是民主理想能够成功的环境,也不是独立而同样有能力的人们自发管理自身事务的地方。大概是受到了让·雅克·卢梭的影响,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未受玷污的偏远乡村。他们产生了足够的自信,认为民主理想就在故乡。杰斐逊尤其感受到了这一点,杰斐逊比任何人都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的民主形象。从乡镇得到的权力带领美国革命走向了胜利。从乡镇得到的选票使杰斐逊的党执掌了政权。置身于马萨诸塞和弗吉尼亚的农业共同体之外,如果你把奴隶问题忽略不计,你就会亲眼看到什么是民主的形象。
托克维尔说:“美国革命爆发了,在乡镇培育出来的人民主权原则占领了这个国家。”毫无疑问,它也占领了阐述和普及民主成见的那些人的头脑。杰斐逊写道,“热爱人民就是我们的原则。”不过,他所热爱的人民几乎只是那些小土地所有者:“这些在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就是上帝的特选子民,如果上帝有了特选子民,他就会把他们的胸膛作为他的特殊仓库,用来寄存那些真正名副其实的美德。这就是上帝让圣火长明不熄的聚焦点,否则这圣火就会从地球表面消失。没有哪个时代、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提供一个实例,说明那里出现过大多数耕作者道德败坏的现象。”
无论这种向自然的浪漫回归多么令人惊叹,也还是有一种坚实感的成分。杰斐逊认为,一个独立的耕作者群体要比任何其他人类社会都更能接近于满足民主政体的要求。他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你想保持理想不坠,那就必须把这些理想的共同体与可憎的世界隔离开来。如果农夫们要想自行其是,那就必须限定在他们习以为常的事务上。
ISBN | 9787208060807 |
---|---|
出版社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