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当前社会建设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围绕这一主题,就“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和角色定位”以及“民间组织的国际交往”等一系列当前北京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学界的较高评价。
全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管理研究中心2010年完成的4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组成,具有数据翔实、案例丰富、点面结合、论证严谨的特点。
编辑推荐
《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冯晓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兼任北京市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专家顾问、北京市丰台区政府顾问、朝阳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专家顾问组顾问,是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口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含合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130多篇,总计170余万字。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建设、城乡统筹、流动人口管理。 目录
上编 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主报告一 首都特色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研究
分报告一 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方式建构
分报告二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分报告三 北京“城中村”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分报告四 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建设研究
分报告五 北京城乡结合部基层社会管理研究——以海淀区田村路街道为例
分报告六 城乡结合部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下编 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
主报告二社会组织与民生建设——北京市基层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的实证性研究
分报告一 民间组织在民生工程中的作用——国内经验综述
分报告二 发挥居委会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枢纽作用——丰台区长安新城社区调研报告
分报告三 从直接服务向组织服务的功能性变革——大兴区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调研报告
分报告四 在单位型社区中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丰台区洋桥东里社区调研报告
分报告五 发挥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调研报告
分报告六 以推动社区能力建设为己任——NGO案例:“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调研报告
分报告七 以志愿者协会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朝阳区团结湖地区司堃范志愿者协会调研报告
主报告三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责与作用
主报告四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改善住房条件是当前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最迫切的愿望。安居才能乐业,居住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如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等都无从谈起。住房也是城市归属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城市拥有或租用比较固定并可以满足一定生活标准的住房,流动人口才有可能摆脱“过客”心态,产生在城市长期生活的预期,进而更努力工作,从长计议生活其他方面如带眷迁移、子女教育等,并不断学习城市文明和行为方式,最终真正融入城市。因此,住房是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在城乡结合部规划新建或改建具有一定健康标准的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无疑可以改善流动人口住房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其居住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信任感,有利于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减少行为失范,加快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社区与城市融合的速度。
(二)建设流动人口居住区有助于城乡结合部农民可持续发展
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加流动人口的福利,同时也是城乡结合部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和当地村民在谋求各自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深刻的利益共享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乡结合部发展的重要“资源”,给当地农民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满足或充实了绿化、保洁等服务工作岗位。
如果在“城中村”改造中将流动人口“驱逐”出去,缺乏就业能力的农民存在变为城市贫困群体的风险。反之,在旧村改造中,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建设面向流动人口的健康住宅,进行房屋租赁规模化经营,不仅可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再发展。
ISBN | 7509723094,978750972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冯晓英 |
尺寸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