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报学史》内容简介: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中国报学史》所讨论之范围,专述中国报纸之发达历史及其杜预中国社会文化之关系,故定名曰《中国报学史》。
编辑推荐
《中国报学史》为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之一。 媒体推荐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最见功力,影响最大……是旧中国的新闻著作当中惟一有外文译本的一本书……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惟一再版过的旧中国的新闻史学专著。
——方汉奇
《中国报学史》开创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时期,把报刊史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奠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业史研究中的拓荒者地位。
——程可石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报学史之定名
第二节 报纸之定义
第三节 本书编辑之方法
第二章 官报独占时期
第一节 《邸报》名称之由来
第二节 汉有《邸报》乎
第三节 《邸报》见于集部之始
第四节 唐代《邸报》之一斑
第五节 宋代《邸报》之一斑
第六节 《邸报》见于史册之始
第七节 小报与新闻
第八节 元初之《邸报》
第九节 禁止传报之无益
第十节 《邸报》用活字之始
第十一节 《京报》
第十二节 传钞伪稿案
第十三节 所谓《塘报》与《良乡报》
第十四节 请刊《邸报》之受斥
第十五节 太平天国之办报条陈
第十六节 西士关于官报之建议
第十七节 《官书局报》与《官书局汇报》
第十八节 《时务官报》
第十九节 官报全盛时期
第二十节 《政府公报》
第二十一节结论
第三章 外报创始时期
第一节 外报之种类
第二节 当时报界之情形
第三节 当时国人对外报之态度
第四节 外报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民报勃兴时期
第一节 日报之先导
第二节 《中外纪闻》与《强学报》
第三节 杂志之勃兴
第四节 《国闻报》《时务日报》与《时报》
第五节 鼓吹革命之健者
第六节 留学界之出版物
第七节 提倡阅报与禁止阅报
第八节 君宪民主之论战
第九节 清末报纸之厄运
第十节 结论
第五章 民国成立以后
第一节 两度帝制之倏现
第二节 杂志
第三节 国内外会议与我国报界
第四节 结论
第六章 报界之现状
第一节 报馆之组织
第二节 新闻
第三节 广告
第四节 发行
第五节 销数
第六节 印刷
第七节 纸张
第八节 用人
第九节 附刊与小报
第十节 图画与铜版部
第十一节 华侨报纸
第十二节 通信社
第十三节 报业教育
第十四节 图书馆与剪报室
第十五节 团体
第十六节 邮电
第十七节 关于报纸之法律
第十八节 总论
附录:英京读书记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又谕:“各省传钞伪稿一案,朕屡经降旨,宣示中外。此等奸徒,传播流言,其诬谤朕躬者,有无虚实,人所共见共知,不足置辩。而譸张为幻,关系风俗人心者甚大,不可不力为整饬。乃各省督抚,仅视为寻常案件,惟任属员取供详解,过堂一审,即为归案了事,以致展转蔓延,久迷正线。各省就案完结情形大略不过如此,而在江西为尤甚。即如施廷翰案内之张三、施奕度,江西承审各官,草率错谬。及到江南,亦不能审出实情,几认为捏造正犯,经朕命军机大臣等审明昭雪。而千总卢鲁生在江西两次到案,俱被狡饰脱漏。又经军机大臣等从解京之书办段树武、彭楚白等供词互异之处,细加穷诘,始将千总卢鲁生、守备刘时达传稿情节,逐层究出。比卢鲁生、刘时达先后到京,朕督令诸臣虚心研鞫,反复推求。始则借端支饰,继则混指同寅。既不能推卸传稿实情,又不能供得稿来历。诘问再四,即各委之伊子。忍心害理,莫此为甚。迨情竭词穷,始将其会商捏造种种奸伪情节,并将伪稿条款逐一默写,及其造谋起意,于破案后商同借线掩饰情由,一一吐露,矢口不移。当此光天化日之下,乃有此等魑魅魍魉,潜行逞伪,实出情理之外。今不待重刑,供情俱已确凿,殆由奸徒罪大恶极,传钞贻累多人,好还之道,自无所逃耳。卢鲁生、刘时达著议政王大臣、大学士、九卿科道会同军机大臣,再行详细研鞫定拟具奏。至督抚为封疆大吏,不特此等大逆之犯,即寻常案件,孰非民生休戚攸关?而养骄饰伪,妄自托为敦体,可乎?此案若查办之始,即行竭力根究,自可早得正犯。乃粗率苟且,江西舛谬于前,江南迷误于后,均无所辞咎。江西近在同城,群卫弁腾口嚣嚣,毫无顾忌,串供借线,几于漏网吞舟,厥罪较重于南省。解任巡抚鄂昌,按察使丁廷让、知府戚振鹭俱著革职拿问,交刑部治罪。总督尹继善及派往江西同审之周承勃、高麟勋,俱著交部严加议处。钱度、朱奎扬等尚与专委承办者有间,俱著交部议处。至卫弁乃总漕专责,瑚宝亦不能辞责,亦交部严察议奏。当日查办之始,未知根源所在,须披叶寻枝,势不得谓法不及众,畏难中止,以致颟顸了事。朕犹恐拖累者众,屡经密谕各省督抚,分别发落,以省拖延。即武弁大员曾经私看者,亦悉置之不问。然在伊等食毛履土,见此大逆不道之词,当为痛心疾首。譬如闻人詈其父祖,转乐为称述,非逆子而何?然使非有首先捏造之人,则伊等亦无从传阅。是传阅本有应得之罪,不可谓被所愚弄。而朕则悯其无知,譬子虽不孝,父不忍不慈。今首犯既得,不妨曲宥。除在京人犯已予省释外,著传谕各省督抚,通行出示晓谕,无论已未发觉,概行从宽免究释放。凡属此案例应拟罪人众,蒙朕格外宽宥,务宜痛自改悔,动尊君亲上之天良,戒造言喜事之恶习,庶不至良苗化为稂莠,永受朕保全爱养之恩。夫谗说殄行,为圣世所不容;奸顽不除,则风俗人心何由而正?而吏治狃于因循,尤关治道。朕宵旰忧勤,与诸臣共相敦勉者,岂可稍存姑息,致启废弛之渐?将此一并宣谕中外知之。”
ISBN | 9787807615637 |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作者 | 戈公振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