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雇佣军:战争生意与生死博弈》从“战争生意”的视角重新对战争的历史进行思考,从雇佣兵与武器买卖的真实状况的角度,为读者揭示出战争的另一个侧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年后的今天,读者如能通过《雇佣军:战争生意与生死博弈》对过去不太涉及的“近代国家”、“国民”、“战争”等关系的本质进行思考的话,笔者将感到无比荣幸。
编辑推荐
《雇佣军:战争生意与生死博弈》是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松本利秋 译者:熊苇渡 蔡静
松本利秋,1947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完成了国士馆大学政治学研究生课程,获得了硕士学位。曾担任过周刊、月刊杂志的记者,现为自由撰稿人,并在干叶工业大学、国士馆大学任讲师.主要讲授英美文化概况以及以亚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论等。他还是日本国际政治学会、战略研究学会的会员。主要著作有《国际恐怖主义的档案》、《为谁防卫》、《远东危机的第一线》、《麻醉剂——第四战略物资》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身边的战争生意
在民间军事公司工作的日本人
在伊拉克战死的齐藤
勇猛果敢的外籍军团的传说
二十世纪的法国外籍军团
在冲绳基地体验的强化训练
军事精英集团的特种部队
危险地带的采访需要保镖
第二章 自古以来战争就是商机
古希腊的战争生意
古代希腊的雇佣兵部队
6000公里的大逃亡
神圣罗马帝国与雇佣军
布匿战争与雇佣兵
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汉尼拔与雇佣军
抓住迦太基弱点的罗马
历史上最强的瑞士雇佣军
瑞士唯一的输出产业
瑞士雇佣军最后的战斗
日本的雇佣军
行动机敏的雇佣兵被称为“足轻”
掌握火枪技术的集团根来众与杂贺众
活跃在海外的日本雇佣兵们
第三章 有争端就有战争生意
安哥拉的美国雇佣军
在东西对立中产生的战斗部队
绿色贝雷帽的产物
安哥拉叛军与雇佣兵
革命与战争市场
古巴危机与雇佣兵
雇佣军“阿尔法66”
“阿尔法66”的复活
令世界震惊的伊朗门事件
伊朗革命与桑地诺革命军
越南战争与尼加拉瓜反政府军间的关联
伊朗门中隐蔽的主角
毒品与雇佣兵
登陆新市场的雇佣军
第四章 改变亚洲历史的战争承包商
第五章 现代战争商业组织
参考文献 序言
2005年5月发生在伊拉克的齐藤昭彦死亡事件,给予日本人双重
打击。
其一是,齐藤从自卫队退役后就长期服役于法国的“外籍军团”,
后又转身为英国民间军事公司的雇佣兵。
在日本和平宪法之下,战后长达60年时间,日本人决不以任何形
式持武器参与战争,这一和平信仰在一瞬之间崩溃。
另一个是,明确了一个事实:世界上存在着承包战争生意的“民
间军事公司”。
雇佣兵,人称其为有史以来第二古老的职业。
不用说,第一是娼妓。娼妓也好,雇佣兵也好,都是靠出售自己
的身体来维持生活的。在这一意义上,他们几乎无差别。但是,当我
们认真思考为什么雇佣兵算得上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时,就不得
不涉及人类与战争的问题。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曾指出“国家间的
自然状态就是战争状态”,该观点后为霍布斯、斯宾诺莎、康德所
继承。
如何摒弃这种国际关系,为世界带来和平,这一直是各种国际关
系的讨论中都会涉及到的问题。在此意义上,国家与战争的问题是一
个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
当我们观察所谓战争是以何种形式展开时,就会发现它呈现出的
全民皆兵的战争形式是在法国大革命及出现“国民国家”之后,而在
日本则是明治五年实施征兵令之后的事了。
以近代国家意识、民族主义为基础诞生的近代国家,使战争变为
举全国之力而进行的战争,国无分前线与后方,战争成了杀戮的大
舞台。
这种历史在欧洲大约有200年,在日本最多只有130年左右。
本书问世的2005年,正值日俄战争结束100周年。关于日俄战争
的历史影响、日本近代化的状况等各种议论频频现于各种报刊媒体。
但是,这些议论的基调都是与当时的民族主义关联在一起,突出
在天皇制度之下,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中,日本作为亚洲的新兴近代国
家的勃兴。
的确,日俄战争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看是很容易理解的。在德川幕府
锁国政策下,大约250年的时间日本人都忽视了外国的存在。但突然国
门洞开,日本人开始意识到外国的存在,经过甲午战争后,他们作为大
日本帝国的国民团结一致,向当时列强之一的俄国发起了挑战。我认为
这是一个近代国家在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段,也是造就民族主义的
极其具体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此时,日本国民开始形成“为国家欣然战死”的精
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超国家主义。
但是,一旦远离这一观点再来观察日俄战争的话,就会发现经营
一场战争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要素。
比如,2005年,在活力门公司与富土电视台之间发生的围绕日本
放送的股权争夺战中出名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
1904年,雷曼公司认购了日本政府为筹集日俄战争的军费而发行
的外债;由于此功劳,日俄战争后它接受了日本政府的授勋。该公司
的存在.,对于日本进行日俄战争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了,雷曼公司也从日本政府得到很高的利息。
其后,雷曼公司在关东大地震之后认购了总额达到1,亿5000万美
元的复兴国债。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大萧条,日本政府难以
偿还国债,为填补该国债,日本进军中国东北,试图获得经济利益。
不久,此事件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但不管怎样,在
他们看来,这些国债的买卖无非是纯粹的生意而已。
即使到了21世纪,“战争就是绝佳的商机”这种自古就有的雇佣
兵思想仍然存在,并以企业的形式更加系统化、具体化。
雇佣兵活跃在伊拉克、阿富汗等许多战场上,而承包战争的企
业、为使士兵专心战斗而提供战场服务的企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
利益。
看到这些战争生意的惊人现状,我们或许会对其拥有如此超出想
象的规模和市场而感到惊讶吧。
在伊拉克发生的齐藤昭彦事件,让我们窥探到自古以来“战争”
的本质。
本书从“战争生意”的视角重新对战争的历史进行思考,从雇佣
兵与武器买卖的真实状况的角度,为读者揭示出战争的另一个侧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年后的今天,读者如能通过本书对过去不
太涉及的“近代国家”、“国民”、“战争”等关系的本质进行思考的
话,笔者将感到无比荣幸。
本书执笔之际,承蒙国土馆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研究专业研究生
里贤一君(资料整理)以及各位朋友帮助、提供资料。
特别是居住在牛津的安东尼·特尔福德·摩尔哲学博士给我介绍了
重要的、活跃在伊拉克的“PMC民间军事公司”的相关资料,在此,
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5年初夏
松本利秋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针对欧洲各国需要身强体壮的雇佣兵的需求,瑞士当局充当了雇佣兵承包人的角色,高效地建立起了瑞士雇佣兵输出体制。其最大的客户就是法国。
1474年,法国为进行勃艮第战争与瑞士签订了正式的国家间的雇佣兵合同。勃艮第战争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一与法国王室分支勃艮第公国的查理大公之间发生的法国王室间的权力之争。瑞士雇佣兵被路易十一所雇佣。
以步兵为主的瑞士雇佣军和勃艮第骑兵作战,连战连捷。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持长枪的瑞士步兵部队在指挥官的命令下聚集起来,在鼓声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纵横驰骋。
自负的勃艮第骑兵从一开始就轻视了瑞士的无名雇佣军。他们拘泥于骑兵战,无法在战场上采取统一行动,各自为战,不能进行有效的运动战。
南锡战役中勃艮第军遭遇毁灭性失败,查理大公战死,战争以路易十一的胜利而告终。,瑞士步兵部队的出现,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以骑兵为主的战术,形成了新的战法。
瑞士雇佣军在勃艮第战争中赢得“无敌”之名,行情顿时看涨,不仅是法国,罗马教皇、神圣罗马皇帝、意大利各城市等都争先恐后地雇佣瑞士雇佣军。即使是现在,罗马教廷依然雇佣瑞士雇佣兵做教皇的护卫。
勃艮第战争以后,瑞士雇佣军与法国王朝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紧密,直到1792年法国大革命消灭君主制度之前,据说有超过50万瑞士雇佣兵为法国战死。
ISBN | 9787506823722,750682 |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 松本利秋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