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内容简介:国际安全合作除联盟外,还依靠另一类隐性安全管理机制。国际实体积极参与安全合作,却不将合作内容写入盟约。作者将此类介于联盟和中立之间的“灰色”模式界定为“准联盟”。“准联盟”具有动态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基于权力平衡、威胁平衡和利益平衡,作者提出了多元平衡假设,认为它能解释联盟,亦能解释“准联盟”。《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以美国“准联盟”战略为实证分析对象,选取五个案例加以考察,透析了“准联盟”的产生、运作、效能和基本特征。
编辑推荐
《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青年课题研究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基地丛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金资助。
国际安全研究与联盟理论,准联盟现象及其宏观考察,影响准联盟关系构建的变量,多元平衡架构与准联盟假设,伊拉克战争时期“倒萨”准联盟关系。 作者简介
孙德刚,安徽六安人,1977年生,博士,助理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赴香港大学访学。2006年7月至今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工作,研究领域为国际安全和中东问题研究等。译著有:《控诉帝国:21世纪世界秩序中的全球化及其抵抗》(第二译者)。近年在《外交评论》、《社会科学》、《世界民族》、《国际观察》和《西亚非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国际安全研究与联盟理论
第一节 传统现实主义联盟理论
第二节 新现实主义联盟理论
第三节 制度主义联盟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联盟理论
小结
第二章 准联盟现象及其宏观考察
第一节 准联盟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准联盟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准联盟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准联盟的效能评估
小结
第三章 影响准联盟关系构建的变量
第一节 准联盟关系构建的促进因素
第二节 准联盟关系构建的制约因素
小结
第四章 多元平衡架构与准联盟假设
第一节 威胁平衡、利益平衡与多元平衡
第二节 “准制衡”、”准追随”与准联盟
小结
第五章 约翰逊政府时期美以“准联盟”关系(1963—1968)
第一节 美以政治特殊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考察
第二节 约翰逊时期美以”准联盟”关系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约翰逊时期美以”准联盟”关系的促进因素
第四节 约翰逊时期美以准联盟”关系的制约因素
小结
第六章 尼克松政府时期中美准联盟关系(1969—1973)
第一节 中美准联盟关系的酝酿
第二节 中美准联盟关系的形成
第三节 促进中美准联盟关系构建的因素
第四节 制约中美准联盟关系发展的变量
小结
第七章 卡特一里根政府时期美台准联盟关系(1979—1982)
第一节 美台准联盟关系的初步构建
第二节 美台准联盟关系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美台准联盟关系的促进因素
第四节 美台准联盟关系的制约因素
小结
第八章 海湾战争时期反伊多边准联盟关系(1990—1991)
第一节 “沙漠盾牌”计划与反伊准联盟的酝酿
第二节 “沙漠风暴”计划与反伊准联盟的形成
第三节 促进反伊准联盟构建的因素
第四节 制约反伊准联盟构建的因素
小结
第九章 伊拉克战争时期“倒萨”准联盟关系(2002—2003)
第一节 “恐怖”与“反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论构想
第二节 “反战”与”挺战”:美国构建”倒萨“准联盟的具体实践
第三节 “倒萨”准联盟关系构建的促进因素
第四节 ”倒萨”准联盟关系构建的制约因素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准联盟理论假设对于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例如,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如何定位中国可以倚重的战略资源?中国对外政策的理念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中立,还是在国家核心价值观受到威胁时回归到20世纪50年代初执行的结盟政策,还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执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否意味着中国在安全合作方面永远采取韬光养晦式的超脱政策?
美国的外交战略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武力干预国际事务所依靠的主要不是遍布全球的联盟体系,而是双边或多边准联盟,这对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南海争端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台湾问题或南海问题上,美国和其他大国干预中国事务最可能的方式就是组建针对中国的双边或多边准联盟关系。如何削弱美国组建这一准联盟的基础、缩小美国领导下的准联盟规模是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具体地说,准联盟对中国外交的借鉴意义有两方面。首先是准联盟策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可从国家利益的全局出发,与某些国家建立战略准联盟关系,冷战时期,中国与美国、巴基斯坦以及越南分别建立的双边准联盟关系便是其中的例子。历史上,中国号召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建立所谓“广泛的反美统一战线”证明多偏重宣传而难以彰显实际效果。所以,限于综合国力,未来中国的准联盟战略主要集中在构建防御性双边和多边准联盟关系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同某些具有共同关切的国家建立准联盟关系既是一种必需,又是一种可能。中国同那些与中国保持传统友谊的友好国家、具有重要战略位置和战略资源的亚洲邻国、以及具有全球战略影响的强国建立双边、乃至多边准联盟关系往往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从地缘政治来看,中国最有可能在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中国南海问题、南亚问题、反恐问题等方面构建区域性准联盟。
ISBN | 9787802320727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作者 | 孙德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