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就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几种代表句式的语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在句法描写的基础上,考察了语义对句法形式的决定作用,最终强调语用、认知的解释作用。这一研究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比较范畴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其他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对于进一步认识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特点以及比较范畴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帮助。
编辑推荐
《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是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术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刘焱,女,汉族,江苏省徐州人。1997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理论前提和方法
第一节 关于比较
第二节 关于语法范畴
第三节 比较是“语义-句法”范畴
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背景
第五节 比较范畴研究的意义
第六节 本书的写作方法
第七节 说明
第二章 比较范畴的语义-句法系统
第一节 “比较”的语义要求及语义特征
1.比较的含义
2.比较的语义要求
2.1.比较的对象——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
2.2.比较的内容——比较点和比较专项
2.3.比较的目的——比较结果和比较差值
2.4.比较的标记——比较词
3.比较范畴句法形式的灵活性
第二节 比较与邻近范畴的区别
0.引言
1.比较与判断
2.比较与对比
2.1.对比的类型
2.2.比较与对比的区别
3.比较与选择
4.结语
第三节 比较范畴的“语义-句法”系统
1.比较是“语义一句法”范畴
2.比较范畴的语义类型及其典型句式
2.1.平比
2.2.差比
3.比较范畴的“语义-句法”系统
第三章 “比”字句研究之——比较项研究
第一节 比较项的句法语义描写
0.引言
1.比较项的句法特点
2.比较项的语义类型
第二节 “比”字句对比较项选择的语义认知解释
0.引言
1.比较的前提——语义的强制性
1.1 语义的强制性
1.2 范畴化与基本范畴
……
第四章 “比”字句研究之二
第五章 “比”字句研究之三
第六章 “比”字句的特殊句式研究
第七章 “也”字句研究
第八章 表比较的“有”字句
第九章 比较范畴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数+量+形”结构的语义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语法与认知密切相关。“语法规则是现实规则通过认知在语言中的投影”,认知语法学关于语言、句法、语义等的基本原则是这样的:
1.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而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语言能力也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而是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密切相关的,语言机制是人的普遍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二者应该结合在一起研究。例如,一个女子如果长得很漂亮,我们常说“她有一张漂亮脸蛋”,不会说“她有一对漂亮的胳臂”或“她有一个漂亮的后背”,这是因为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的长相一般总是先观察他的脸而不是别的部位。可见,“她有一张漂亮脸蛋”这样的“转喻”说法不光是修辞现象,也不光是语言现象,而是跟人的一般认知方式密切相关的现象。
2.句法不是自足的形式系统,而是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即每个词语形式是代表一定语义的象征符号,句法在相当程度上不是任意的自主的,而是有自然的动因的,即外在的形式常常是由认知、语用等句法外的因素所促成的,因此表层的句法结构大致对应于语义结构。这就决定了“认知语法”研究方法上的基本特点是以语义概念为出发点观照其与形式的匹配。这与本选题正好适用。例如,“我比你个子高”可以说“我比你高”;而“我比你风格高”就不能说为“我比你高”。
ISBN | 9787806688014 |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作者 | 刘焱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