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内容简介:政策是我们党的意志和主张的集中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主要载体,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执行,关系到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长远的战略性和强烈的务实性,党委、政府应善于运用政策手段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发展目标。
编辑推荐
《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是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第一章 全面启动改革开放
一、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迅速推进工作重点转移
三、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崇尚实际、讲求实干的中青年干部
四、确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章 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长兴、堞山等地的探索
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
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效
第三章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一、作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决策
二、多路并进、多业并举
三、全面提升乡镇企业发展水平
第四章 放手发展个私经济
一、诞生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二、热忱支持温州模式
三、引导规范提高
第五章 大力发展专业市场
一、义鸟泳嘉等地的探索
二、建设市场大省
三、发展块状经济
第六章 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
一、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沿革
二、坚持省管县财政体制
三、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深化与完善
第七章 积极推进市场取向改革
一、实施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二、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三、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四、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
第八章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一、加强党的建设
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恢复和健全民主法制
第二篇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第九章 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
二、全面推进城乡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三、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第十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三、推进强县扩权
第十一章 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二、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
第十二章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积极培育主导产业
二、支持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三、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十三章 发展开放型经济
一、积极扩大外贸出口
二、积极利用外资
三、鼓励和支持“走出去
第十四章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二、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十五章 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
一、城市化战略提出的背景
二、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四、城市化战略的成效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一、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
二、发展高等教育的举措
三、发展高等教育的成效
第十七章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全面实施依法治省
三、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
四、总结提炼浙江精神
五、建设信用浙江
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篇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十八章 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一、“八八战略”的主要内容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三、凤凰涅桀、腾笼换鸟
四、统筹城乡发展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十九章 建设“平安浙江”
一、政策出台背景
二、政策出台过程
三、政策框架内容
四、建设“平安浙江”的深化
五、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十章 建设文化大省
一、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二、积极推进文化体制综合改革 序言
政策是我们党的意志和主张的集中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主要载体,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执行,关系到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长远的战略性和强烈的务实性,党委、政府应善于运用政策手段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跨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23.7 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1487亿元,人均GDP达到6078美元,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人民生活从实现温饱到总体小康并向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纵观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巨变,这是党的基本理论指引和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浙江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敢于创业、善于创新的结果。特别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总结和推广基层群众的创业创新实践,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性政策举措。这些顺势应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创新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全省人民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浙江较早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体制机制的先发性优势,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强劲动力。可以说,浙江经济社会的每一步发展、各项事业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探索和推动。 后记
去年,我主持了“浙江政策三十年”课题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求是》、《理论动态》、《浙江日报》、《今日浙江》、《政策嘹望》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研究报告完成后,又作了进一步深化,形成《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这本书。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同志为《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调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许多亲身经历浙江改革开放的老领导、老同志,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编写中难免存在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文摘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省委在推进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十分注重传承和发扬浙江干部队伍中崇尚实际、讲求实干的良好风气,把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摆在突出位置来抓。1979年1月,铁瑛同志在省委六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上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用人的政策导向问题。他明确指出。
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和选拔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我们要进一步充实省、地、市、县各级领导班子,还要对全省经济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基地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排队,选拔有实践经验、刻苦学习、有革命事业心的人,充实领导班子。特别在经济管理、科学文教部门,更要注意增加经济业务、科学技术干部的比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一批党政干部,转移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战线上去。
1980年1月,省委召开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对1980到1982年的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硬指标”,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争取在三年内,县一级的领导班子配备二三名35至45岁左右的干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地、市一级选拔三四名四五十岁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有的要担任一把手;做到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年富力强的干部占大多数”。会后,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
1981年9月,省委作出《关于抓紧选拔培养优秀青年干部的决定》,要求在抓紧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选拔和培训一批优秀青年干部,使之成为今后选拔县和县以下工厂、公社领导骨干的强大后备力量。《决定》明确指出。
ISBN | 9787213039720 |
---|---|
出版社 |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李强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