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概论 [平装] 9787562932680,75629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基础写作概论》内容简介:一、给当代大学生补上一门至关重要的写作基础理论课,从2001年起,我在大学分别教授“大学语文”与“写作”两门课,曾多次根据高等学校教学大纲要求拟题布置学生写议论文,奇怪的是,这些学生要么就在网上下.要么就写得不像样子,与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大相径庭。分析原因,这与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与高考指挥棒有关,没有强化这方面的写作基本训练。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6年之间,中学的写作基本训练安排得很科学(我认为),初中严格进行记叙文、说明文写作基本训练,高中严格进行议论文写作基本训练,高考有一篇议论文。不用考察、论证,“发展是硬道理”,那个时候被高考录取的学生,5000字以上的论文,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毕业后深受社会的欢迎,他们现大都成为国家的精英。 相形之下,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也是我要写这部书的动机之一。 二、给当代大学生提供考公务员的理论指南,“申论”是录用公务员所必考的科目之一。主要“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这些又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 《基础写作概论》正是这些内容综合的精粹,能帮助当代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他们成功与实现理想的读物。
编辑推荐
《基础写作概论》是二十一世纪高等学校写作精粹导读之一。
作者简介
冯远年,1983年月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中文系本科,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文联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作家、学者。1990年开始写作,有二十多篇(计八万宇)比较有影响的论文被国家级报刊、杂志录用,其中档次最高的一篇名为《强化一级法人制对基础支行的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交流刊物《农村金融研究》·1999年12期):还有理论专著《金融写作大观》(40万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与《基础写作概论》(53万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问世,在教育界、学术界颇有影响。此外,还著有《山村闹剧》、《阿黄》、《相逢何必曾相识》等中篇小说(详见冯远年、邓小羊等著的《财神与死神同行》,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其中《山村闹剧》于2006年中国新文学学会在湖南益阳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获得与会的全国重点大学知名教授、文学评论家一致首肯,认为该小说是部很好、很新的悬疑小说,选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指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反映了我国妇女自尊,自重、自强的新理念。现《山村闹剧》已被改编成电影,冯远年是原创编剧。中央电视台对其评价很高,认为该剧:题材好,人物好,人物个个鲜活。并于2009年11月10日批准立项。目前。该电影已经拍摄完毕,即将与全国广大观众见面。
目录
概论 上部 基础写作基本训练 第一章 如何审题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二、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三、看图作文的审题 四、自由拟题作文的审题 第二章 如何列提纲 一、具体步骤 二、基本要求 第三章 如何写初稿 一、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 二、尽量形成完备的整体 三、尽可能地一气呵成 四、要为修改提供方便 第四章 如何修改 一、修改的重要性 二、修改的范围 三、修改的方法 四、要重视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确立中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二、中心思想的形成和提炼 三、中心思想的选择和表现 四、中心思想与文章标题 第六章 如何选用材料 一、材料是写作的基础 二、材料的积累 三、材料的选择 四、材料的选用 第七章 如何布局与谋篇 一、作文要言之有序 二、思路锻炼 三、结构安排 第八章 如何运用语言 一、用好语言是最重要的写作基本功 二、下苦工夫学好语言 三、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 四、要注意改进文风 下部 各类文体写作例话 第一章 记叙文写作 一、记叙文概述 (一)记叙文的概念 (二)记叙文的特点 (三)记叙文的种类 …… 第二章 说明文写作 第三章 议论文写作 第五章 诗歌写作 第六章 小说写作 第七章 报告文学写作 第八章 戏剧文学写作 第九章 影视文学写作 第十章 行政公文写作 第十一章 事务文书写作 第十二章 科技文书写作 第十三章 经济应用文写作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学会搜集和积累材料,养成搜集和积累材料的习惯,这对我们的学习以及今后作任何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写作来讲,作用就更大。 许广平在《鲁迅先生怎样对待编辑工作》一文中追忆说,鲁迅“脑子里总是储备丰富,无论古今中外,大小题目,他都能应付自如”。我们要提高写作能力,要做到不但能写,而且能应付自如,就要朝着“脑子里总是储备丰富”的目标努力。储备越多,笔路越宽广,写的兴趣就越大。材料贫乏是写文章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平时要注意作文材料的积累。 (一)积累的途径 材料从哪里来?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现实生活(直接来源);二是书报资料(间接来源)。当然,还可以从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中,进行再创造,获得新的认识和见解(即发展材料)。 1.直接材料:到现实生活中去找。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现实生活是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直接材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另一个是周围的各种事物。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回忆整理:将储存在自己记忆中的零散材料,按一定的题目要求,加以归纳整理(如:我的童年时代、一段有意义的生活、深受教育鼓舞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最喜爱的一本书、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业余生活、志趣、爱好等等)。“我写我”,回忆自身经历,既真实又亲切。这是一项重要的材料“储备”内容。 (2)观察记录:观察是认识生活的重要方法,留心各样事情,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段及时记录下来。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观察人的外貌、服饰、表情、动作;观察物体的构造、形态、特点、用途;观察环境的方位、形状、布置及某一个场面;观察阴、晴、雨、雪、风、云、晨、昏等各种自然现象)。这些材料,直接来源于生活,新鲜,朴素,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观察记录也是“储备”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 (3)调查采访:调查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在一个时期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或采访,收集有关文题要求的必要素材。内容根据写作目的而定(如市场调查、生活水平调查、先进人物事迹采访、当前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调查等),方法也可灵活多样,从实际出发(如个别采访、外围采访、开调查会、查阅现成材料与历史资料、亲身实践、耳闻目睹等)。到生活中直接调查采访,可以扩大材料量,又便于核实材料的准确性。
ISBN9787562932680,756293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远年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