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 [平装] 9787501240715,75012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包括了世界政治变迁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亚洲与美国、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构建互敬、互谅与互利的中美日三边关系、亚洲正在出现的中印美战略三角、新形势下对中国对外政策的若干思考、中国崛起:对概念运用的探讨等。
编辑推荐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专题讨论:未来十年的中国、亚洲和世界 世界政治变迁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 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亚洲与美国 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 构建互敬、互谅与互利的中美日三边关系 亚洲正在出现的中印美战略三角 从德国经验看中国的“全球性大国”之路 专题讨论:未来十年的中国、亚洲和世界 世界政治变迁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 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亚洲与美国 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 构建互敬、互谅与互利的中美日三边关系 亚洲正在出现的中印美战略三角 从德国经验看中国的“全球性大国”之路 ……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需要划清三条界线加以澄清。 第一条界线是,国家是否在客观上受到某个或若干敌国的威胁,同国家是否“需要”一个“敌国”来巩固内部秩序,是不同战略范畴、不同政治范畴的两个问题。孟子说过的“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回答的是后一个问题。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也坦言美国“需要”一个强敌,以巩固国家和文化认同。他说,“对于美国来说,一个理想的敌人是在意识形态上敌对、在种族和文化上相异、而在军事上又有足够能力对美国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可以说,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人主张以突出外部强敌威胁来达到内部政治目标,并将其作为一种战略或者政策。一些中国观察者经常引用毛泽东的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其推理是:分清敌友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首要问题;既然美国是敌人,那么美国的盟友如日本自然也是敌国或敌对势力,世界上的反美力量就应该是中国的朋友或盟友。 对于亨廷顿这样的思想者来说,将中国界定为敌国无须论证其战略意图和对外政策走向。类似的是,对于认为“中国需要敌国”或“对外关系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的思想者来说,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世界政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都同他们的判断不相关。但是,中美两国是否已经成为敌国,或最终将成为敌国,需要做出另一个层次的战略分析。 第二条界线是,一部分美国人将中国视为敌国,并不等于美国决策者和政治主流将中国界定为敌国,并将美国的长远战略置于中美互为敌国的判断之上。同样,以美国为敌国的思想,也不能代表中国决策者和政治主流的外交思想。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目标,这显然同“中美互为敌国”的定位截然相反。
ISBN9787501240715,750124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王缉思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