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宝贝书系103:孩子的财商99%靠爸爸》内容简介:为什么你的孩子在伸手要钱时,别人的孩子已经自食其力了?你希望孩子大学毕业以后,辛苦地和几百万人竞争,大海捞针地找工作吗?本书从树立孩子的财富观、教孩子如何生财有道、教孩子学会“钱生钱”以及从小培养孩子的“财能”几个方面,避免孩子成长为穷忙族、月光族、啃老族,是教育孩子的最佳财智教育读本!
编辑推荐
《之宝贝书系103:孩子的财商99%靠爸爸》: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不要在大学毕业后,还要在拥挤的人才招聘会上像大海捞针一样地找工作,你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给他灌输“财智教育”。“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武断,但是毫无疑问,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试想,假如巴菲特的父亲不是一个富有经验的股票投资者,而是一个老实的农夫,巴菲特成为“股神”的机会一定要小得多。
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爸爸,并且希望你的孩子尽早实现财务自主,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作者简介
彦秋,网络电台主播,曾先后从事教育、新闻、广告和出版等行业。他主持的亲子教育节目《家有儿女》深受观众欢迎,并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长期致力于亲子教育话题的研究,先后在《育儿》、《父母》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均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目录
Contents
一 钱财并非粪土
爱钱是一种健康心理 10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15
延后享受:犹太人的财智精髓 20
金钱至上:财智教育的陷阱 25
守财奴要不得 29
“财智教育”随时代而改变 32
带孩子一起购物 34
每天学一点金融小知识 38
省一分是赚两分 43
教孩子省钱=教孩子克制自己 46
爱心才是最大的财富 49
教孩子用财富帮人 51
品德比金钱更重要 55
父母是孩子的“财智”老师 58
二 生财有道
要花钱,自己赚 62
帮父母打工 64
设定短期目标,达成予以奖励 67
奖励是对孩子的肯定 70
走出家门去打工 73
不要让孩子觉得钱来得容易 77
利用废旧物帮孩子赚零用钱 79
利用废旧物赚钱利于社会 82
嗜好也能赚钱 84
利用投资的眼光看待玩具 86
从赚钱中发现孩子的商业潜质 89
赚钱可以训练孩子延后享受 92
三 让钱生钱
为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 96
如何让孩子学会记账 98
学会存钱是让钱生钱的第一步 102
帮助孩子制定储蓄计划 107
给孩子开个银行账户 112
让孩子弄懂投资 117
股票初体验 122
保险也是投资 127
学会收藏 132
投资也会有风险 137
四 “财能”要从小培养 序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惶恐不安的时代,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
济危机仍在继续,工商界的“裁员滚滚”、“无薪假”导致失业率飙升,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这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忧忠。我们撇
开这个社会经济问题,想想另外一个问题: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耗资
甚巨,其间父母、老师不知操了多少心,结果出来的“产品”不为社会所
接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桩亏本生意。原因何在呢?虽然我们通常
会先谴责政府,但笔者认为,首先要反省的是父母,特别是爸爸。
华伦·巴菲特,无论你有没有投资股票,对他都应该有所耳闻,他在
2008年金融危机前,可是世界首富啊!
1930年,巴菲特出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叫做奥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时
候,正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投资股票失利,家里生
活十分拮据,为了省下一点咖啡钱,母亲甚至不去参加她教堂朋友的聚会
。
巴菲特5岁时,在家外面的便道上摆了个小摊子,向路过的人兜售口香
糖。后来,他又在繁华市区卖柠檬茶。
巴菲特9岁的时候,从祖父的食品店买来苏打水在炎热的夏季挨家挨户
地去叫卖。10岁时,他每天早晨发送500份报纸,一个月下来可以赚到175
美元。
当然,你会马上反驳我,“股神”巴菲特是不可复制的。不错,巴菲
特在股票方面的才能是很难复制的,可是我们并不是谈投资股票,而是要
让你想一想,你的孩子五六岁时在做什么?八九岁时又在做什么?你一定
会回答:“在上学啊!”问题就出来了,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不同的,在
我们的学校里,并没有教育孩子有关金钱的学问。学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
育。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少不了家庭教育的配合,而爸爸通常是一个家庭
的主角,也有更多的财务认知,因此,培养孩子的“财智”,爸爸是责无
旁贷。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不要在大学毕业后,还要在拥挤的人才招聘会上
像大海捞针一样地找工作,你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给他灌输“财智
教育”。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武断,但是毫无疑问,父亲
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试想,假如巴菲特的父亲不是一个富有经验
的股票投资者,而是一个老实的农夫,巴菲特成为“股神”的机会一定要
小得多。
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爸爸,并且希望你的孩子尽早实现财务自主,
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文摘
插图:
爱钱是一种健康心理
自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一家入住白宫以来,他的两位千金的举手投足都成了舆论和大众关心的焦点。
据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总统的女儿萨莎和玛利亚要通过帮忙做家务赚取一周的零用钱,在自己家里体验工作赚钱的滋味。
奥巴马说,他只给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岁,一个10岁)每人每周一美元,作为她们做家务的报酬,比如布置餐桌、清洗碗盘、打扫自己玩的地方和壁橱等。
把做家务事和酬劳挂勾,甚至给零用钱这件事本身,都是很有争议的问
题。一些家庭认为,家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家务,不应该因为孩子做了家务就给他们报酬;另一方面,支持“做家务给报酬”的人认为,孩子们不应该什么也没做还能拿零用钱,这类酬劳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重要的理财技巧。
实际上,像奥巴马一样,通过各种简单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培养理财思维的做法,在西方很多国家都非常盛行。例如在法国,早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家长们便展开家庭理财课程,教授孩子基本的货币观念;10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
在美国,理财教育计划的制订则更为详细,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自己是无法把商品买光的,因此必须做出选择;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够进行简单的找零计算,能够数大量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来体会赚钱的意义。
再来看亚洲,大多数父母与孩子谈到金钱时都讳莫如深,基础、系统的儿童理财教育相当空白。爸爸得在社会上打拼,为的是什么?当然就是钱。爸爸们心里都明白,钱这个东西在社会的等价交换物是任何人生产、生活、发展都必须的,即便表面再怎么清高,也没有谁会将金钱拒之门外,与钱“结仇”。既然爸爸们实际上也爱钱,为什么要剥夺孩子的权利呢?古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取之有道,大大方方地爱钱、赚钱,便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合理合法的健康心理,大可不必扭扭捏捏。爸爸们越是不把金钱的本质和获取方式告诉孩子,孩子日后就越容易走弯路。
过年的时候,爸爸对妈妈抱怨:“现在经济不景气,今年的奖金少得可怜。哎,钱钱钱,命相连,真是气死人。”
这时儿子点点抱着皮球走过来说:“爸爸,刚才跟邻居天天玩,他说他爸爸都给他压岁钱了。”
爸爸愣了一下,连忙从钱包里掏出一百元给点点:“那,点点也有。”
点点接过钱,不满地说:“才这么一点,天天都有两百呢!”
听完这话爸爸急了:“你个小孩子,成天就钱钱钱,掉在钱眼里了?”
点点委屈地说:“你刚刚还在跟妈妈说‘钱钱钱,命相连’,难道你不爱钱?”
爸爸愣住了,片刻才说:“我爱钱,是因为家里开销需要钱,给你交学费也需要钱啊!”点点扬起小脸说:“我爱钱,是因为我想买比去年更大的玩具车!”
爱钱,不分尊卑长序,更不分男女老幼。当孩子向你提出钱的需要时,是时候审视自己的理财教育是否缺位或者不当了。学者研究表明,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对于稍具难度的理财能力而言,培养的关键期为5~14岁。
没人会凭白无故地爱上一件东西,只有当这件东西能满足人的某种物质或者精神需要的时候,他才会想要得到这样东西。因此,当这个叫点点的孩子爱上钱,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他已经知道了钱的重要性;而此时,就是引导他建立健康、积极的金钱观的最好时机。
一家幼儿园里,一个由4~6岁的小朋友们自主“经营”的“玩具超市”开张了。
在幼儿园里一条长达50米的林荫道上,共开设了近100个玩具摊位,出售的玩具都是“小老板”从自己家里挑选来的。有的小朋友,还给自己的商品“标价”了。
玩具超市生意十分兴隆,有的小朋友为了多“赚”钱,几乎将家里所有的玩具都搬来了,站在旁边“打下手”的爸爸妈妈们累得满头大汗。爸爸妈妈们说,虽然当初在商场里购买的玩具是比较贵的,而在“玩具超市”里却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主要是利于孩子计算),但这个活动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简单的计算,认识金钱,学会理财赚钱,因此很有意义。许多“赚”到钱的小朋友都开心地拿着钱不肯放手呢!
这个幼儿园里的孩子们,通过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做生意”,非常直接地接触到了钱,同时也获取了快乐。看来,让小孩子从小认识钱,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要看当爸爸的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和培养孩子树立健康的金钱观念。《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曾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如果要让债主、奸商、警方甚至诈骗集团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这项教育,那你恐怕就会付出一定代价了。因此,在孩子的金钱观上,爸爸们应该重视的不是教与不教,而是怎么把握“健康”、“有效”、“实际”这几个限度。
李太太一家人是有钱人,她7岁的外孙女颖颖有一次跟班上的一个男生拌嘴。
颖颖不可一世地学着大人的语调说:“看我用钱砸死你!”
男生笑着回敬:“砸呀!砸呀!砸得越多越好!”
一句玩笑话,引人深思。
据说,如今的孩子互相攀比的风气甚盛,他们通常比较的是爸爸开什么车,拿多少年薪,有多少房子。爸爸们不教孩子如何看待金钱,并不意味着孩子们不懂金钱的重要性,与其放任孩子形成错误甚至偏激的金钱观念,不如主动告诉孩子,如何爱钱才是道德的、健康的。
爸爸们要告诉孩子,金钱能够帮助我们得到很多东西,比如玩具跑车,一本书等等,但是这并不代表金钱就是万能的,比如钱买不来亲情、友情。同时,更要教育孩子通过正确途径赚钱,让孩子了解,金钱是付出劳动后社会给你的报酬,只有通过诚实、智慧的劳动,赚到的钱才是合法的,“赚钱”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ISBN | 9787506473873,750647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 彦秋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