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结构、要素与环境 [平装] 7307087200,97873070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公共管理学:结构、要素与环境》是十多所高校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合作完成的。从主体和结构、要素与手段、环境与挑战三个方面布局。教材一共十五章.对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个人、体制,以及公共决策、协作、责任、社会政策、法律、市场和绩效管理等核心要素进行专门介绍,同时还介绍了公共管理环境的生态学、战略变革等内容。教材注意充分吸收前沿知识,结合中国现实。为中国公共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教材在公共管理责任、公共管理个体、公共管理协作、公共管理生态学等章节都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编辑推荐
《公共管理学:结构、要素与环境》是通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导论 公共管理学的范畴 第一篇 主体与结构 第1章 公共管理的内涵 1.1 公共管理的概念 1.2 公共管理学的历史 1.3 公共管理的性质 1.4 公共管理的功能 第2章 公共管理的主导者:政府 2.1 政府的权威 2.2 政府的组织模式 2.3 政府的管理职能 2.4 政府失灵 第3章 公共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3.1 公共企业 3.2 社会自治组织 3.3 中介机构 3.4 志愿组织 第4章 公共管理中的个体 4.1 公民 4.2 官僚 4.3 专家 4.4 利益相关者 第5章 公共管理体制 5.1 公共管理体制的类型 5.2 政府权威模式 5.3 政府社会合作模式 5.4 政府社会分治模式 5.5 地方治理模式 第二篇 要素与手段 第6章 公共管理的决策 6.1 决策的内涵 6.2 决策的要素 6.3 决策的模式 6.4 决策的条件与功能 第7章 公共管理的协作 7.1 公共管理协作的内涵 7.2 垂直协作 7.3 部门合作 7.4 公私伙伴关系 7.5 跨区域协作 第8章 公共管理的责任 8.1 公共管理责任的内涵 8.2 公共管理责任的类型 8.3 公共管理责任机制 8.4 公共管理责任实现的困境与选择 第9章 公共管理与社会政策 9.1 社会政策的内涵 9.2 社会政策的类型 9.3 社会政策的功能 9.4 社会政策的限度 第10章 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 10.1 公共管理法律的基本原则 10.2 公共管理的程序法和实施 第三篇环境与挑战
文摘
版权页: 公共性:“公共性”即强调将符合公共利益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这一特征进一步体现在其生产供给的非竞争性、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也就是说公共企业的主要业务是生产经营准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这些产品既可能是由消费者直接付费的准公共产品,也可能是不需要消费者直接付费,而由公共部门集中付费的公共产品。 有偿性:公共企业作为向公众大规模出售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并获得盈利的特殊法人机构,它的组织形式是企业,这就决定了公共企业向公众提供产品的服务的方式是出售而不是无偿拨付,提供的过程更强调效益与效率,遵循与收益、供给和需求等经济学法则。 盈利性:在公共企业的定义中,强调公共企业是生产经营准公共产品、具有企业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其要义之一,就是说生产经营准公共产品的公共企业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政府部门,其经营活动具有盈利性。这种盈利性主要体现在公共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既是具有企业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又是追求一定盈利目标的经济组织。正因为如此,公共企业从设立到运营必须遵循《企业法》与《公司法》,并依法纳税缴费。但是由于企业的生产资料是国家所有,其所有权或控股权归属于政府,因此公共企业的净利润既不为私人所有,也不归公共企业所有,而是为国家所有。
ISBN7307087200,978730708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圣中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