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 [平装] 978730118838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中提到的部分节目,还有更多没有提及的节目。在国内电视节目中都能发现它们的“孪生兄弟”。然而,高收视率的“洋节目”被本土化以后,超过原型者却寥寥无几,很多节目呈现出的是同质化、庸俗化。 难道国外的金牌节目就注定“一直被模仿,很难被超越”吗? 作者选取的25个全球最流行的真人秀节目,从节目规划、舞台设计、选择嘉宾、时间分配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入手,进行了专业的结构解剖。并在每个节目后都做了深度分析——如果把这些节目移植到中国,本土电视人应该如何结合本土情况,如何调整。 作者张绍刚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也是电视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让《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对于广大一线的电视工作者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编辑推荐
《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真正读懂国际金牌真人秀,张绍刚揭开高收视的秘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总监,钱蔚,北京电视台制片人,郭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资深策划人,苗棣联袂推荐。
媒体推荐
其实,今天中国的电视节目没有大家印象中的那么内容丰富和形态多元很多“怪力乱神”在最初登场的时候原本不是这么定位的,但不知道是哪股劲儿使大了,就怪和乱了,之后索性顺水推舟,把这当张牌胡乱打了起来究其原因,是没有人愿意住深了想这本书分析案例的方法极为简单,这样的简单可能帮助做节目的人想清楚“我到底要成个什么样儿”,而这么简单的事,恰恰是深思熟虑者的智慧! ——会越 张绍刚是个看上去挺热闹的主持人,其实他自己更看重的是大学老师的身份因为一直没有脱离节目一线,所以能够从实务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要教学,所以比深陷于日常节目的状态要更冷静这本书可以算个小总结,从形态的角度讲规律,对当下的创造不失为有价值的提示。 ——钱蔚 电视节目创作原本应该内容为先,可现在内容恰恰没有什么操作空间,于是,凸现出形式的重要无论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还是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抑或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大凡有点儿影响力的节目,大都是舶来品。既然是拿来,何不拿当下最新潮、最流行、最有生命力的节目样式呢?亦步亦趋,只差一步,总比相距五步、十步好得多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距离世界领先电视潮流只差一步的机会。 ——郭宏 如果你看不到那么多精彩的国外电视节目,就看看这本书吧。生动、细致,出自资深电视人之手的节目概览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当下的世界电视节目! ——苗棣
作者简介
张绍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大家看法》栏目主持人,从业16年。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多个节目的策划主持工作,现教授电视节目策划、比较媒介研究、电视采访等课程。
目录
序 1 真人表演竞技秀 不同真人秀类型的巧妙结合 ——《舞出曼妙臀》 造星的“表演课堂” ——《尖叫女皇》 不再单打独斗的歌唱表演 ——《欢乐颁》 2 生活情境秀 小格局下的纪录真人秀 ——《蛋糕店老板》 求生类节目前景广阔 ——《日常生存自救平册》 换位体验式的职场秀 ——《卧底老板》 成人礼不是肤浅的仪式 ——《准爸爸训练蕾》 充满人性和故事的社教 ——《临时爸妈》 男女相处之道的游戏化探讨 ——《新婚挑战赛》 剔除八卦元素的婚恋节目 ——《棘手的爱》 3 名人秀 互动型养生拒绝说教 ——《奥兹医生秀》 原来调查也能有娱乐精神 ——《潘和泰勒的脱口秀》 主流价值观的巧妙展现 ——《婚姻裁判所》 深夜节目本应如此轻松 ——《克里斯·莫伊尔斯的深夜智力竞赛》 新闻同样可以猜猜猜 ——《泡沫》 4 专业秀 5 特色秀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一个节目就是一个品牌,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国外节目都非常重视视觉元素,以强化品牌效应。除了节目独立的形象标志系统贯穿始终,其网站设计独树一帜,可以更好地表达系统化的节目品牌视觉元素。网站设计重视网站视觉元素与节目相合,网站界面完全以节目中出现的视觉元素为设计基础。这种主要视觉元素的重复出现、重复利用有利于强调品牌形象标志,树立品牌形象。 另外大多节目网站设计注重与观众互动,通常除了常规的内容介绍宣传,很多节目会设计互动小游戏让观众参与,比如该节目就是让你根据选手作品的风格猜测哪个作品对应哪个选手。 奖项设置——给参加者最想要的几乎所有欧美真人秀节目都设置诱人的大奖,但是有效的奖项设置强调与选手自我实现的高度贴合。以该节目为例,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艺术的人来说,布鲁克林的个人作品展都是自我实现的良好方式。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奖项设置不在于经济价值,更多的是节目提供了自我展示机会。节目奖项的内在价值由节目主体环节来承载,比如,第一季第3集中选手比赛设计书封面,获胜者便可以获得企鹅出版社的出版资格,所以无论选手有没有走到最后,其比赛过程中都可能碰到意外的机会。商业化艺术家养成节目 该节目旨在培养适合市场的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家,是电视台与艺术家的双赢过程。良好的节目模式、节目形态有助于最大化实现双赢,选手得到自己梦想的头衔、机会、大奖,节目获得良好的收视率,观众享受娱乐。 商业化同时也意味着大众化、通俗化,而“任何通俗化的过程都意味着原有体系的严密结构被解构”,所以当某一非大众化的主题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的时候,其通俗化过程需要重新建立一套电视大众语言系统。节目制作者也因此需要反复利用现有元素交叉的方法。这一点对于国内一些专业但受众少的歌唱比赛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无论题目是否高雅、权威,最终的收视效果才能决定它是否成功。
ISBN978730118838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绍刚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