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从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研究方法写起,分别阐述了新闻传播的行为、传播者、内容、过程、要求、媒介、事业、受众、效果和调控,研究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发生及其发展和运作的规律,以及它同随自己互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逻辑联系合理、清晰的理论框架。《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广收并蓄,吸纳了被学术界认同并在实践中行得通的成果,突出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的阐释,对于青年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从应用走向科学,是大有裨益的。第二版的修订,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产业、新闻传播教育与科研的发展,增加了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体制改革等新内容,并对上版的不够准确性确之处进行了修改。
编辑推荐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是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 作者简介
童兵,浙江绍兴人。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6月复旦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6月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1990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10月被聘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11月被复旦大学引进,现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985N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讲新闻传播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中西新闻传播比较、大众传播与中国社会、新闻思潮等课程。撰述和主编专著、教材、辞书和论文集共35部,发表学术论文460余篇。主持国家教委、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多项课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闻传播行为
第一节 行为和新闻传播
第二节 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第一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第三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第四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第五节 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
第三章 新闻传播内容
第一节 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
第二节 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
第三节 符号和新闻信息符号
第四节 选择和新闻选择
第四章 新闻传播过程
第一节 新闻信息传播过程
第二节 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
第五章 新闻传播要求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第五节 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第六章 新闻传播媒介
第一节 传播媒介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介
第三节 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第四节 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
第五节 新媒介时代的媒介融合
第七章 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第三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与方针
第五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和权利
第六节 文化产业和新闻传媒体制改革
第八章 新闻传播受众
第一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
第三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
第四节 受众的权利与责任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效果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第二节 传播者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三节 信息及信息传递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四节 传播环境及受众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十章 新闻传播调控
第一节 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前提
第二节 新闻自由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调控
第四节 新闻自由与新闻调控的平衡
后记
第二版跋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首先,新闻传播者是“信息流通的动力”。面向大众的新闻传播者,是令信息流动永不停息的推动力,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受众所获知的各种讯息,都是由新闻传播者给定的,因此,新闻传播者又是新闻信息流量和流向的控制者。从这个角度考察,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把门人”。人们由此而期待新闻传播者成为“消息灵通人士”、“权威人士”,是理所当然、持之有据的。
其次,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新闻传播者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竖能通上下,横可联左右,不仅传递消息,而且传递意见,反映社情民意。政府、政党、集团有赖传播者而能向下向外发布政令、政策、意图,使之成为“喉舌”;倾听下级、基层的呼声、意见、建议,使之成为“耳目”。基层、民众、外界有赖传播者而有了向上级、政党、政府呐喊、呼唤、反映的“喉舌”,倾听“上头”、左邻右舍方方面面的声音的“耳目”。在功能健全的条件下,新闻传播者成了社会实现意见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再次,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力的镜鉴”。新闻传播者通过大量的社会决策与社会现实的公开报道,而令政府与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与个人品质处于阳光之下,从而使纳税人有机会审察、评估权力机关与权力人士,行使自己社会主人的权利。在民主社会,民众监察、批评政府与官员最重要的渠道是通过传播者提供的新闻媒介。新闻传播者是社会的嘹望者,公共利益的守护人。因此新闻传播者有所谓“第四权力”、“无冕之王”的雅号。在中国,近年也出现了“道德法庭”、“报青天”的称谓。中央领导人接见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时,称赞他们是改革尖兵,政府镜鉴。在西方,用“揭丑”、“扒粪”来称呼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司空见惯,他们的揭露性报道,也被称之为“扒粪报道”、“揭丑报道”。
ISBN | 9787300139593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童兵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