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案例解读 [平装] 9787562457350,75624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民生新闻案例解读》对民生新闻的策划、采访、编辑等方面作详细讲解。包含了民生新闻的成功案例并穿插专家点评。详细解读民生新闻的写作背景,采访过程等,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及强的工具书。
编辑推荐
《民生新闻案例解读》民生内容、民众视角、民本取向、读者本位、人文情怀、民众话语。新闻案例+采编心得+专家解读。
目录
Chapter 1 民生新闻 案例与点评 时事政策类民生新闻 社会生活类民生新闻 法制生活类民生新闻 突发事件类民生新闻 财经金融类民生新闻 教育问题类民生新闻 百姓生活类民生新闻 市场经营类民生新闻 三农发展类民生新闻 社会问题类民生新闻 市政环保类民生新闻 社会文化类民生新闻 Chapter 2 中央媒体新闻 实战经验集锦 民生新闻就在身边 抓住十个民生新闻贴近点 《百姓纪事》入眼入耳入心 爱心守望 风雪同行 心中有民生 笔下写真情 怎样让民生新闻有分量 贴近“三农”的报道视角 关乎民生的立法与案件报道 如何让科技贴近民生 一部“三贴近”的新闻“MBA教案” ——《民生新闻案例解读》 编后札记 吴昊
序言
一本采访、编辑、评点、报道平民百姓生存、生活、生计、生命新闻 的集子《民生新闻案例解读》,今天正式同读者朋友见面了。尽管在新闻 学上,民生新闻概念的内涵、外延尚无定论,但伴随着中国新闻人“三深 入”“三贴近”的脚印,伴随着我们党“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执政理念 的与时俱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 ,民生新闻犹如一棵春天的小芽,沐浴着和谐社会的阳光、空气、雨露, 通过中国新闻人的笔头、镜头、键盘的诉说,“根”在往下伸,“芽”在 向上长,“花”在向阳开。 出版这本集子,缘于2008年3月2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战 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渝举行的“关注民生,共建和 谐”新闻报道研讨会。“寻找普通人身上的光芒,让普通百姓成为我们报 道的主角”。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51家中央和地方新闻 媒体近百名记者编辑的心灵感悟,“民生就是大局”、“国计与民生相辅 相成”,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10多位大学教授的精彩 点评,真知灼见。“鼓励新闻工作者宣传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促进民和 、确保民安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和具体措施”。来自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 会书记处书记李存厚的鞭策肯定,让我们萌生了出版这本集子的念头,激 励着我们历时两年多的组稿、编辑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出版这本集子,旨在探索民生新闻从哪里来,怎么样,到哪里去。丰 富生动的民生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注重民生报道同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 社会的政治目标吻合一致,我们党践行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 生动实践,为民生新闻报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重庆市委 三届七次全会,出台了“民生十条”。为我们讲述着最鲜活的“民生故事 ”。人民群众企盼“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以“三深入”践行“三 贴近”,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为民生新闻报道指明 了方向、路径。为此,我们从时政、财经、社会、环保、教育、法制等12 个方面,原生态地收集了近百篇来自全国媒体近年来民生报道的佳作,勾 勒出民生新闻“民生内容、民众视角、民本取向、读者本位、人文情怀、 民众话语”的构成和特色。 毋庸讳言,目前民生新闻还存在着“选题过于琐碎,用语不够恰当, 叙事不够精炼”等问题,特别是民生新闻如何在实践中做到讲政治、讲格 调、讲纪律、讲道德,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是民生新闻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的专家进行点评,深化我们 对民生新闻实践的认知,以期让民生新闻在深度参与生活的同时,更好地 以高度服务决策,实现民生新闻传播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们坚信, 随着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入,更多的普通百姓将成为我们的报道主角,他们 身上闪烁的时代光芒将照亮更多受众的心灵,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将进 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进一步确立。这既是我们出版此书的 目的,也是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为序。
文摘
版权页: 本月17日,市劳务办就通过媒体发布征集“十大愿望”和“十大政策建议”的消息。18日中午,热线还未正式开通,重庆工学院的朱长举老师即打进热线,表示自己虽不是农民工,但平时很关注这个群体,建议市里要加大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宣传力度,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这些政策的落实和监督。 “现在,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是相伴而行、相依而存,我们对农民工非常关注。”通过电子邮件发来6条政策建议的市委党校教授唐洪英认为,要扶持帮助农民转移的中介机构,通过宣传改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建农民工子弟校,建农民工团支部,培育新型农民或市民,编制行业化的就业指南等。 “目前,提出政策建议的城市居民只有这两位。”市劳务办负责人说,“城市居民积极性不太高,出乎我们的意料。” 在渝中区上清寺、解放碑,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城市居民,其中70%的人对征集“农民工十大政策建议”活动表示漠然。在得意世界上班的陈小姐说:“我的工作很少涉及农民工,他们离我太远了。”而在企业工作的周先生则回答:“我在报上看到过这条新闻,但我更关心猪肉涨价等和生活相关的信息。”“随着农民工渗入城市的各行各业,他们已和城市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市劳务办负责人说,“关心和帮助农民工不仅仅只与政府和农民工有关,还需要更多的城市居民的参与。毕竟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可以让城市运转得更好,关心和帮助他们,其实就是关心和帮助自己现在和今后的同事、邻居、朋友。”
ISBN9787562457350,756245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夷茁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