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窗书影》包括了:书人写意:有你傍我欢歌,荒原呀,便是天堂、书影斑斓:你的醇关雅丽,曾经敲开我的心扉、书情婉约:与书有关的故事,我的感动我的恒久不变的痴心、书色可餐:可入的书,或煮字为食,咬文嚼字的另类表达等内容。
编辑推荐
《绿窗书影》是书话文存系列之一。 作者简介
赵芳芳,金融人,知性女子,喜欢与书邂逅,与文字为伴,著有散文随笔集《一花可可半梦依依》、《朱颜别趣》,曾为《国际金融报》、《深圳晚报》、《重庆晚报》等媒体开设专栏。朋友撰联誉之“旧时月色境界。文字美酒成佳酿;南粤梅花气概,澡雪疏影送芳馨。” 目录
卷一 书人写意:有你傍我欢歌,荒原呀,便是天堂
唐德刚的刚梅兰芳的魅
无须吴之须之缶之梅花
亦生亦死亦情书,
赵清阁、朱湘、石评梅——那些民国的情圣情痴
漂而不泊的北岛
秦淮灯影
晚风
迷恋手写的恣意
——兼赏张旭、苏东坡书法之美
史景迁之张岱:追忆,往事并不如烟
钟芳玲的盛宴
那个纯净声音带出的清丽洗练文字
妖娆国美丽笺
梅色与墨香
前世李煜今生陈陟云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风暴蝴蝶”郑玲和“文坛外奇人”陈善螵
如果没有你,我多么孤独
白石为盟鲜花为证
再开一次吧最后一次远比第一次更美丽
张潮碎影
红裙如何得趣
三福
求知己
为月忧云
一把好刀如何抒情
自拥牛衣沉醉倒
——史学家、文学家王春瑜先生印象
卷二 书影斑斓:你的醇关雅丽,曾经敲开我的心扉
误入藕花深处
“问名”的繁文缛节和衍变
书眉漫话(一)
披霞与霞帔
从你的脸读到你的心
此卢梭不是彼卢梭
你令我心迷神惑
冷冰川的温度
温馨夜
书眉漫话(二)
俞平伯的袖子
张先生,真公子也
为谁风露立中宵
好看、难看和易看
告别阅读
三更梦书
书缘,一个长长的故事
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终于一脸喜气
——香港访书掠影
……
卷三 书情婉约:与书有关的故事,我的感动我的恒久不变的痴心
卷四 书色可餐:可入的书,或煮字为食,咬文嚼字的另类表达
后记:天哪,书 序言
我国历史悠久,并且首先发明了印刷术,历代所印之书,总数虽不可
确考,但以一人之力,终其一生,所读之书也不过是存世之书的九牛一毛
而已。然而让人纳闷的是,历代读书人写读书心得的书却很多,甚至从东
汉起,专门有了“书后”的文体,韩愈、柳宗元文集中屡见之,后人仿效
者不少,明代名士王世贞更著有《读书后》八卷(按:前贤郭沫若、钱穆引
《读书后》,均在“读书”下加逗号,将“后”字与下文联属,不知《读
书后》乃书名,此一时疏于查考所致也)。不过,这类书与诗话类体裁有别
,更与近代的书话有很大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说,书话是从二十世纪三十
年代兴起的,其中最为读者熟悉的是郑振铎的《西谛书跋》、阿英的《阿
英书话》、唐弢的《晦庵书话》。前年是郑振铎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中华
书局重新编选郑先生的书话文字,印成《漫步书林》,堪称郑振铎书话精
华。199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姜德明主编的《现代书话丛书》,除《阿
英书话》外,另有《鲁迅书话》、《周作人书话》、《郑振铎书话》、《
巴金书话》、《唐弢书话》、《孙犁书话》、《黄裳书话》。就我而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复旦大学历史系读本科、研究生时,鲁迅、阿英、
郑振铎、唐;叟的书话,深深启迪了我。鲁迅的名文《买<小学大全)记》
,使我感受到了清代文字狱的血腥,此文我反复读过好几遍。郑振铎的《
西谛书跋》,丰富了我的目录学知识。阿英的《小说闲谈》对研究明代文
化,特别是社会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1年,唐弢在《人民日报》
副刊上连载《书话》,虽属千字文,但文笔清新,我每篇都必看,增加了
现代文学史的知识。后来结集出版,我买了一本,爱不释手。所谓书话,
无非是有关书及著者的种种话题。这类作品,受到包括我在内的读者的欢
迎,我想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书都是学者作家化或作家学者化的结晶。单
就郑振铎、阿英、唐弢而论,郑先生是中国文学史的权威、藏书家,也是
文学家;阿英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专家、藏书家,也是文学家;唐先生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也是有“鲁迅风”之誉的杂文家。因此,他们写
的书话,信手拈来,道人所未道,文字简洁,甚至文采斐然,读后不仅增
加学养,还因文字娱目,而感到愉悦。这几本书无疑是传世之作,书话这
种文体,也必将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正是本着传承书话文体的愿望,我主编了这套《书话文存》。诚然,
先贤们的学问成就、文学业绩,我辈难以企及。但是,加盟本文存的作者
,都既是学者,也是作家。王学泰不仅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也以
研究游民及江湖文化驰名学界,并写了不少杂文、随笔;李乔是研究中国
行业神的专家,有专著行世,并以大量的杂文、随笔活跃于文坛;伍立杨
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民国初年的政治史,有深入的研究,出版了有影响
的专著,更以散文家为读者熟知;赵芳芳虽没有以上诸位的名气,但从她
已出版的散文随笔集《一花可可半梦依依》、《朱颜别趣》以及收入本文
存的新作来看,她不仅饱读诗书,且文字温润似采采流水,她写的书话,
别具风格,使人耳目一新。知识性、可读性是书话的命脉。就此而论,我
敢说,本文存是与前辈们的书话一脉相承的。
编一套书话文存,余有志于此亦久矣。前年京中及陕西有出版社编辑
来舍下约稿,我提出编此文存,他们都表示欢迎。但后来报选题,都被单
位一把手否决。老实说,时下某些出版社的一把手,根本就是学术外行。
去年我跟商务印书馆的王乃庄、常绍民、丁波先生说起出版这套文存,他
们都很支持,此书才得以面世。这里,我对商务印书馆深表谢忱与敬意!
2010年2月20日
农历年初七,于老牛堂 后记
某人身上绑一肥豚,须臾间引爆了全球大疫情,人们见猪唯恐躲避不
及,纷纷掩嘴捂眼仓皇而逃——这幅搞笑的漫画,堂而皇之出现在凤凰卫
视“凤凰早班车”的新闻末尾。这也太好玩了,2009年出现的这场猪流感
,其恐惧甚于炸弹!
这样的漫画含义广阔,其内容可写一本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喜欢
。本来,我不太喜欢什么漫画,但在书店看到这本《天哪,书!》,其欣
喜程度,不亚于见到这幅猪流感漫画。《天哪,书!》集45个国家、80位
漫画家关于书的150个奇思妙想,异常谐趣。想一下,人掉到海里,救他的
不是救生圈之类,而是一本书,搞笑吗?
所以,当生活乏善可陈时,幸好还有书。
这些年来,凭兴趣在书林中穿行,拣喜欢的收人箧衍,时间长了,“
有些迫不及待的短句,突然在天空的云尾挂单,在沐浴的澡盆闲荡,在晾
衣的衣架上跌落;或者在早晨起床束起窗旗,随着阳光将我的脚踝染黄,
或是切菜的砧板上,有一截菜蔬变了颜色,哀哀喊痛。”(简媜《私房书》
)如何收留他们呢?只好都记下来。简媜这样说。
记下来了,他们就像我宝爱的小东西,出入在书桌侧、角边,散落在
书页旁、纸屑上。有时,他们以我的名字为嫁衣,出现在大众视野,而更
多时候,他们与我互相嬉戏,就在我家那间小小的书房。书房虽栖身“石
屎森林”,但窗外有一片绿荫,看书写字累了,捧一盅茶,静看绿云翻飞
,身心煦愉。所以,我把这本与书有关的书取名为《绿窗书影》。
《绿窗书影》在论及图书的相关掌故、因缘、书事外,更多将笔力放
在书的情趣上,比如个人品位、审美意致、情感交流等,以至于人书相遇
后发生的故事,成为全书主题。第一辑“书人写意”摹写书中人物、书籍
作者,具有古典气质和中国画式的意趣,其题解“有你傍我欢歌,荒原呀
,便是天堂”来自古希腊诗人的诗句,表达对书人的赞美;第二辑“书影
斑斓”,描写曾在个人阅读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书,包括古今中外,也包
括广义上的书,比如画册、音乐;第三辑“书情婉约”,是全书比较重要
和好看的一辑,有别于书话体裁,融入更多的个人阅读经验和私人情感,
普洱茶、月光光、兰花花、爵士乐、玉石、陶瓷……一旦和书相遇,便是
一个个美丽故事;第四辑“书色可餐”,来源于“秀色可餐”,顾名思义
,这一辑跟饮食有关,可入馔的书,或煮字为食,咬文嚼字的另类表达,
等等。“食色性也”,精神食粮里怎么可以缺少真正的美食呢?
“绿窗”,是很有古典意境的词,古时候特指女性居室。陆游、温庭
筠、韦庄、张先等诗词家都在诗文里用过,“爱来书幌绿窗前,半和娇笑
”、“绣帘风细,绿窗人静”。清代更有一本很出名的书《绿窗女史》,
内容缤纷,题材多样,凡历代女子生活、婚恋、才品、著撰等,皆有涉及
,集传记、小说、诗歌、辞咏、序传、启牍于一书,亦真亦幻,亦虚亦实
,亦庄亦谐。遗憾的是,一直找不到原版本阅读,只能从网上搜寻一鳞半
爪,聊解望梅之渴。《绿窗书影》的出版,也算二十一世纪一位普通女子
,向几百年前的女史们表示致敬吧——无论何时何地,《绿窗女史》依然
是我的歆羡。
人与书相遇,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也很
有趣。相遇后,是永远的挚爱,还是从此相忘于江湖,又很诱人想象。《
绿窗书影》抒写从书到人、从人到书、人与书的厮磨、守护、缠绵,进而
情愫暗生、沉沦其中,这过程,几近谈恋爱。倘可以,我愿意毕生长恋。
为此,我要感谢王春瑜先生、王学泰先生、李乔先生、伍立杨先生,
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卢晓军编辑,他们的拔擢和赞许,让拙文有了付梓的机
会;同时更要感谢我的父母与家人,是他们一贯的欣赏与鼓励,才让我在
攘攘尘世中,安心、安静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本书,连同我的感激,献给
他们。
赵芳芳
庚寅年仲夏佛山 文摘
版权页:
我国历史悠久,并且首先发明了印刷术,历代所印之书,总数虽不可确考,但以一人之力,终其一生,所读之书也不过是存世之书的九牛一毛而已。然而让人纳闷的是,历代读书人写读书心得的书却很多,甚至从东汉起,专门有了“书后”的文体,韩愈、柳宗元文集中屡见之,后人仿效者不少,明代名士王世贞更著有《读书后》八卷(按:前贤郭沫若、钱穆引《读书后》,均在“读书”下加逗号,将“后”字与下文联属,不知《读书后》乃书名,此一时疏于查考所致也)。不过,这类书与诗话类体裁有别,更与近代的书话有很大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说,书话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其中最为读者熟悉的是郑振铎的《西谛书跋》、阿英的《阿英书话》、唐弢的《晦庵书话》。前年是郑振铎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中华书局重新编选郑先生的书话文字,印成《漫步书林》,堪称郑振铎书话精华。199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姜德明主编的《现代书话丛书》,除《阿英书话》外,另有《鲁迅书话》、《周作人书话》、《郑振铎书话》、《巴金书话》、《唐弢书话》、《孙犁书话》、《黄裳书话》。就我而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复旦大学历史系读本科、研究生时,鲁迅、阿英、郑振铎、唐弢的书话,深深启迪了我。鲁迅的名文《买(小学大全)记》,使我感受到了清代文字狱的血腥,此文我反复读过好几遍。郑振铎的《西谛书跋》,丰富了我的目录学知识。阿英的《小说闲谈》对研究明代文化,特别是社会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1年,唐弢在《人民日报》副刊上连载《书话》,虽属千字文,但文笔清新,我每篇都必看,增加了现代文学史的知识。
ISBN | 7100073715,978710007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 赵芳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