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科技与信息化发展报告(2011版) [平装] 7509723957,97875097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科技与信息化发展报告(2011版)》由总论、专题、创新、区县、信息化、人才、科技投入、科技社团等八个部分构成,汇集了广州诸多研究科技问题的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全面了解广州肖前科技与信息化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参考资料。2010年,广州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智慧广州”试点为契机,大脾先行先试,存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应用推广、产学研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圆满完成广州亚运会科技和信息安全保障任务。2011年,广州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预计会存“智慧城市”重大信息化工程和重大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编辑推荐
《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科技与信息化发展报告(2011版)》: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
目录
总论 2010年广州科技与信息化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专题:回顾“十一五” 广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评价与比较 创新篇 广州开发区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广州开发区创新政策体系述评 区县篇 2010年广州黄埔区科技和信息化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广州番禺区科技和信息化形势分析 2010年广州增城市科技和信息化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信息化篇 广州市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研究报告 广州市农村家庭信息化情况调查统计报告 人才篇 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引领中心城市科学发展 ——新时期广州人才发展报告 广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现状及分析 广州开发区人才政策述评 科技投入篇 关于广州财政科技投入政策的建议 白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与发展措施 广州黄埔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科技社团篇 广州市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委托与转移研究 广州市科协直属单位发展调研报告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伍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分类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努力打造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事业平台。计划到2012年,社工人才总量达1万,2015年达1.8 万,2020年达3万。 6.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与文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培养选拔制度和奖励制度,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造就一批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家、大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文化人才队伍。二是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在文化企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有特殊才能、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突出贡献的人通过管理人股、技术人股、专利入股、品牌人股等方式参与分配。三是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积极培育产品、服务、人才、技术等各类文化市场,全面推进文化经纪人资质证书制度。计划到2015年,文化产业人才总量达6.9 万,2020年达10.7 万,并力争实现广州市获得国家资助的文化艺术名家达到20名。 (四)加强人才交流合作 1.建立广州“人才特区” 把中新知识城作为人才工作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在人才特区内,人才工作领域属于市一级的管理权限,原则上全部下放,特别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度、分配激励机制,外事管理权限允许试行特殊政策、运行特别机制、营造特优环境,把人才特区建设成为引领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海内外精英创新创业的聚集地和世界一流人才向往的宜居区。 2.建立广佛肇人才合作区 适应同城化发展要求,加强广佛肇人才合作。建立广佛肇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建共享人才市场、人才服务平台、人才数据库等人才发展基础设施。建立三地人事考试、职称业务联动共享机制。推动人才交流工作制度化,试行三地互派公务员挂职锻炼和互相兼职制度。
ISBN7509723957,97875097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庾建设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