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北京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汇集了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个主报告和17个专题报告。针对“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教育发展目标、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布局、教育质量以及改革措施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就教育发展背景、人口结构、人才需求、经费投入、国际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教育规划作了重要的铺垫,其中一些结论、观点和建议已被政府部门所采纳。本课题力图将北京市教育大会的原则精神与战略决策转变为具体的行动方案,突出了规划所应具有的指导性及可操作性,同时与时俱进地研究了教育大会以来北京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形成了新思考。在北京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和实现教育普及任务以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等已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例如,在北京市进一步提高教育普及水平的进程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适龄人口提供优质、便利的教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导致北京城市空间布局面临重大的调整。
编辑推荐
《"十一五"期间北京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研究课题。 目录
前言
主报告 “十一五"时期北京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第一章 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充分满足市民学习需求
专题研究报告第一部分 “十五”期间北京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形势研究
第二章 “十五”期间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北京教育发展宏观背景研究
专题研究报告第二部分 北京教育需求和经费需求预测
第四章 未来50年北京市人口发展预测研究
第五章 “十一五”期间北京人口发展与教育需求研究
第六章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经济增长对教育需求的研究
第七章 2010年北京市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预测研究
专题研究报告第三部分 北京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
第八章 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第九章 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第十章 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第十一章 首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第十二章 北京市民办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第十三章 北京市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专题研究报告第四部分 北京教育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第十四章 北京市基础教育布局规划研究
第十五章 北京市职业教育布局规划研究
第十六章 首都普通高等学校规模及布局规划研究
专题研究报告第五部分 比较研究
第十七章 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发展趋势和战略规划研究
第十八章 我国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北京一直是来华留学生最多的城市,并已成为亚太地区较具吸引力的教育中心之一。“十五”期间,北京市通过扩大宣传、设立留学生奖学金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留学生教育的蓬勃发展,留学生总数从2000年的2万多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近4万人次,约占高校在校生(全口径)的4%左右;五年累计招收156000人次。留学生的生源国由145个增加到172个,接受留学生的高校由59所增加到65所。2005年,全市高等学校聘外籍教师50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9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2000年43所增加到目前的255个(含合作项目)。
全市有16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接受了约10名外籍中小学生在校学习;从2001年开始部分中小学允许招收境外学生,具有招收境外学生资格的64家中小学校累计招收境外学生11350人。北京市还通过举办国际教育博览会、在境外举办教育展等途径,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扩大了北京教育的国际影响。
7.各类培训蓬勃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出现新局面
北京市通过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新村、学习型乡镇等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全市共有9、个区建立了社区学院,300多个街道、镇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居委会普遍建立了社区学校的办学点或市民学校,形成了以社区学院为骨干,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基础,各种教育机构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的社区教育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区、街道三级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
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正在形成。从2003年起,北京市开展了选拔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试点工作,建立起高级技术人才成长的通道。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经审批的校外学习中心已达到43个。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短期培训106万人次,为社会开展大量的技能培训,培养了急需的中、高级技术工人。
ISBN | 9787105079537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作者 | 徐娅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