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从分析转轨时期俄罗斯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总体特点、剖析有关外交与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入手,研究了对外政策权力机构、联邦主体、利益集团、外交智囊库、大众传媒等因素在外交与安全决策中的功能与作用,总结出当代俄罗斯外交与安全政策决策机制的静态结构,分析了这一结构动态运作的特点和规律,归纳出俄罗斯外交决策的三种模式,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预测。
编辑推荐
《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是博士文库。 作者简介
冯玉军,1970年生。法学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先后就读于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和外交学院,分别获史学学士、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度国家公派赴俄访问学者。曾先后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中、英文版)、《东欧中亚研究》、《外交学院学报》、《亚洲评论》(香港)、《自由思想》(俄罗斯)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有《一波三折俄罗斯人》、《跨世纪的俄罗斯》。参著有《俄罗斯外交史纲》、《聚焦中国外交》等。 目录
序
序二
导言
第一章 对外政策决策理论
第一节 西方对外政策分析:理论的嬗变
第二节 对外政策决策模式
第三节 对外政策决策分析:俄罗斯的观点与方法
第四节 决策机制:对外政策过程的静态结构
第二章 当代俄罗斯政治体制与对外政策决策
第一节 政治转轨的进展与矛盾
第二节 超级总统制与管理失效
第三节 政治体制与决策模式
第四节 国内政治进程与外交及安全决策
第三章 俄罗斯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结构
第一节 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中的联邦总统
第二节 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中的总统机构
第三节 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中的联邦政府
第四节 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中的立法机构
第五节 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静态结构
第四章 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中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利益集团、院外活动与对外政策
第二节 对外政策智囊库与对外政策决策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对外政策
第五章 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中的地方因素
第一节 俄罗斯的联邦体制
……
第六章 俄罗斯对外政策决策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这种理论模式认为,转轨过程中所发生的围绕财产划分与权力分配所进行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大的社会集团的冲突。一部分集团希望加快国家的政治、经济系统转轨进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活动(包括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的自由化。这些集团包括商业资本、迅速发展的服务业、大的矿产资源部门(首先是石油天然气部门)、那些可以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获得订货的工业生产部门、以及与上述行业相联系的银行——金融系统。在政治领域,这些集团与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政党(首先是俄罗斯民主选择)或大众传媒相呼应。在政府中,这些集团则与盖达尔、丘拜斯、乌林松、利夫希茨等主张俄罗斯走欧洲或者大西洋文明之路的人相联系。
另一个对俄罗斯政治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集团是由工业或农业企业的领导人组成的“经理集团”。对于这一集团来说,与外部世界对抗的停止、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国家支持的削弱将导致大部分机器生产、首先是军工生产和许多高技术生产、消费品生产企业以及大部分农业经济在市场条件下无法生存。没有融入市场机制的企业和部门的经理层,首先是军工和农业院外活动集团及与其相关的联邦部门、中央官僚和地方精英反对政治和经济系,统的自由主义现代化,并成为专制主义的拥护者。这一集团以在上述领域中工作的人员为群众基础。这一集团没有国家的支持就无法存在。这些利益集团以被称为“中央集权”者或公开赞成民族主义倾向的政党和运动、以及以不同形式支持对外政策方针中的强国思想和新帝国主义思想的政治家为基础。
ISBN | 9787800096754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作者 | 冯玉军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