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书)国际关系学:理论与实践 [平装] 978780009820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国际关系学:理论与实践》紧抓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尝试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历史分析和实际政策相结合,从“国际秩序与霸权兴衰”、“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关系理论”、“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其意义”、“美国对外战略”、“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国外交和周边安全环境”等不同角度对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国际关系学:理论与实践》汇集了25篇青年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其根本目的在于倡导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适合国际问题研究者、外事工作者以及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国际关系学:理论与实践》是由时事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郭学堂,1968年7月出生,河南人。199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副教授、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中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等。著作:《中国威胁谁?——解读中国威胁论》(合著)。论文有:《集体安全与权力均势——兼析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等20多篇。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国际政治秩序与世界霸权——国家、地区、全球秩序的三重构建 霸权周期论的贫困——兼析美国霸权是否走向衰落 国竞天择·适者生存——读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有感 信息时代国际体系的量子模型近似——兼析几种国际体系范式 理解国际安全:理论、战略、政策 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中美之比较 无边的现实主义 沃尔特的威胁均衡理论:理论演进、政策意义及其批评 地缘经济学述评 公共外交:全球化与外交理念的新发展——对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思考 “和合”文化传统与中国古代国际 关系思想 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价值观 实践篇 对新时期国际制度、美国霸权以及 两者互动关系的再认识 利益与价值观的权衡——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延续与调整 单极独霸战略:霸权稳定论之枝上的实践之果 简析欧洲一体化中的合作霸权体系 欧盟扩展:对中国外经贸企业的影响 同盟理论视角中的日本不扩散政策 从地区主义理论看东南亚的地区化进程 历史的转折: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及同期美国对台政策 美国国会“台湾联线”个案研究 后PNTR时代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美国国会因素 简析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反恐合作 关于中国战略研究的现状 从身份与利益视角阐释中国对待国际组织的行为方式 作者简介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权力政治逻辑中,国际政治有两个基本构成因素:一是为追求目的而形成的国际价值;二是作为获取、维持和扩大国际价值手段的权力。国际政治具体现象是由当事国所认定的价值及其与别国如何结成恰当的权力关系所规定的。所以,国家之间围绕权力不仅会存在对立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和结盟关系。虽然参与国际政治的各行为主体都抱有安全、富裕、繁荣、和平等目的,但为了达到目的,各自采取着能够使其他行为者接受的举措,由此对其他行为者构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就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图而满足他国条件的能力。以这种权力理解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就成了以权力关系为媒介的行为主体间的国际价值分配过程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平等的国力分配,法律上主权平等的国家在其行动之前,获得和维持权力的潜在能力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因此,在价值实现与条件满足之间,每个国家找到的是各自不同的权力平衡点。 也就是说,尽管存在基于不同文化、不同利益观基础上的不同国际价值的理想标准,但由权力决定的国家地位的不平等则造成不同价值理想的作用不同,并产生出强势与弱势之分。不仅如此,自从价值之间有了权力因素的存在,理想的追求往往引出灾难性的实践。比如,渴求绝对安全的和平主义是一种理想,但军事力量与国家理想结合作为保证国际安全的支柱,就为现代的全面战争提供了一种政治框架。
ISBN9787800098208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作者郭学堂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