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基本框架研究;我国出版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图书出版结构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若干出版管理机制的研究等。
编辑推荐
《出版改革与出版发展战略研究》是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体制基本框架研究
我国出版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图书出版结构研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若干出版社管理机制的研究
出版社专业分工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坚持“二为”方向问题的探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的思考
近理代中国编辑家的优良传统
百战不殆的秘密——解放前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成功的原因浅析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编辑工作的重要性,说到底,就是在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精神成果、文化成就面前,代表读者进行选择,代表社会进行把关。
出版物正在走向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出版,对图书的文化品位和质量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因为读者的选择余地大了,择优的可能性多了。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个选题、那个选题,按计划只出一种、二种,出版社分工明确,这个出版社能出,那个出版社不能出,读者挑选的余地不大。现在不同了,同一选题的书,你出,我也出,你有我优,你优我特,所以更要强调做好编辑工作,更要以编辑工作为中心,尤其是要走向国际市场,你没有质量、特色,就根本谈不到外向型出版,面向国际市场。那种认为走向市场,就可以不讲质量,不做编辑工作,只要口袋里装着书号、图章,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这是一种误解,说严重一点,这不是搞出版,而是对出版的犯罪。应该说买卖书号和有偿新闻一样,尽管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领导机关的严禁,也都认识到这是一种自杀,但也并不是查一次,禁一次就能一劳永逸的。这种现象还会复活,还会变相地出现。是需要领导机关和广大有责任心的出版工作者时刻警惕的。当然买卖书号,或变相买卖书号,这种做法,即使在某种场合、某些特殊条件下,钻了空子,得利于一时,迟早也是要出问题的。一有人说,现在是搞市场经济,应该以“经营为中心”,这个话乍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仔细一琢磨,也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出版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加强经营管理,对一个自负盈亏的出版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现在的出版社十分重视经营,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无可厚非。但是要研究一下,经营的内容是什么?如果你还是经营出版,或者以出版为主,即主要还是经营书刊,那么,还是要依靠好书,依靠图书质量,才能最终取胜。因此,还是要靠编辑工作,就算你以书为主,搞以副养书,从其他地方赚了钱来办出版,那当然就更应该出好书,更应该重视编辑工作了。
与这个差不多的一种意见,认为搞出版要“以发行为龙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工作无疑是重要的,而且越来
‘越重要。但是,发行能不能成为龙头,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好书,有没有适销对路的书,如果没有好书,想发行也发行不了,怎么能成为龙头。就算你把发行搞上去了,把大量不好不坏、无益无害的书推出去了,即使能取得某种经济效益,恐怕也只能是暂时的。如果把不好的书,拼命地推出去,那就贻害读者。所以,要以发行为龙头,必须以好书为前提,以众多的高质量图书为基础。而出好书还是要取决于编辑工作。所以,出版社的工作,要想以发行为龙头,也要坚持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环节。
有人说,出版社的工作要以读者为中心。这和以编辑工作为中心是不矛盾的,书刊所以要出版,就是为满足读者需要,为读者服务。读者是出版社的服务对象,出版社要服务好,就是要出好书,而书出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则取决于编辑工作。所以,以读者为中心,也就是出版社的工作必须坚持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环节,两者是一致的,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但是,这里要注意一点,有人打着以读者为中心的口号,实际上是搞迎合读者低级趣味的勾当,凡是读者要的,不论是黑的、灰的、黄的,统统都予以满足,这只能说是贻害读者,与以读者为中心丝毫没有任何共同之点。有责任感的编辑出版工作者,切不可走人这个误区。
ISBN | 9787506807593 |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