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书籍编辑学教程》内容简介:出版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1995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要切实重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全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不言而喻,这给出版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编辑推荐
《科技书籍编辑学教程》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
出版前言
第一章 科技书籍
第一节 科技书籍的涵义和特点
第二节 科技书籍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 科技书籍的分类
第四节 科技书籍的组成
第五节 科学技术和科技书籍
第二章 科技编辑
第一节 编辑工作的涵义
第二节 编辑工作系统
第三节 编辑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第四节 编辑工作现代化
第五节 科技编辑人员及其素质
第三章 信息工作
第一节 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科技编辑信息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数据库系统
第四章 选题
第一节 选题工作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选题的依据(一)——外部条件
第三节 选题的依据(二)——内部条件
第四节 选题工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五节 选题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第五章 组稿
第一节 组稿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组稿的内容和程序
第三节 作者队伍建设
第六章 审稿
第一节 审稿的任务和性质
第二节 审稿的内容
第三节 书名、标题和辅文的审读
第四节 审稿的方法和制度
第五节 书稿处理
第七章 一编辑加工
第一节 编辑加工的任务和必要性
第二节 编辑加工的原则和工作方式
第三节 编辑加工的内容
第四节 发稿
第八章 编后工作
第一节 编后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编后工作
第三节 书籍宣传工作
第四节 反馈信息工作
第五节 书籍的重印和再版
第九章 装帧设计
第一节 装帧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整体设计
第三节 版式设计
第四节 插图设计
第五节 封面设计
第十章 科技教材的编辑工作
第一节 .科技教材概述
第二节 我国科技教材的历史简况
第三节 科技教材的选题和组稿
第四节 科技教材的审稿和编辑加工
第十一章 科普书籍的编辑工作
第一节 科普书籍概述
第二节 科普书籍的选题和组稿
第三节 科普书籍的审稿与编辑加工
第四节 科普书籍编辑的基本素质
第十二章 科技工具书的编纂工作
第一节 科技工具书概述
第二节 科技工具书编纂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科技词典的编纂工作
第四节 科技手册的编纂工作
第五节 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
第十三章 科技丛书的编辑工作
第一节 丛书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丛书的历史概况
第三节 丛书的类型
第四节 丛书的编辑规划
第五节 科技丛书编辑工作的特殊性问题
第十四章 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
第一节 音像出版物
第二节 电子出版物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出版业产生以前,作者写成的著作就称为“书”,至今人们所谓“著书立说”的“书”也指的是著作。“书”和“书籍”可以通用。前者通常指单本书,后者是总称,有时也用以指单本书。在出版业产生以后,作者的著作成为出版前的原稿(或书稿),成为编辑工作的对象。经过物质生产过程复制出版后的出版物才被人们称之为书籍。书籍和著作的概念已经分离。
出版物是用一定生产手段(印刷或电子技术)复制得到的用于传播一定信息量的物质载体(产品)。书籍、期刊、报纸、图画、录音带、录像带、软件读物、电影拷贝都是出版物。所以,书籍只是出版物的一种。现代概念的书籍必须是出版物。
现在人们习惯的书籍概念是以纸为载体的。自从17世纪期刊问世以来,以纸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媒介就不仅仅是书籍。书籍需要和期刊报纸相区别。
与报纸和期刊比较,书籍的特点是:(1)每种书都有单独的名称,不像报刊各期以同一名称出版;(2)主题集中,论述较深入、系统,内容较稳定,有效时间较长;(3)装帧形式有独创性,开型一般比报刊小,在正文前有扉页;(4)篇幅不固定,出版不定期,出版周期较长;(5)可以修订再版。从某种意义上,书籍和期刊没有绝对的界限,年鉴和丛刊等是介于书和期刊之间的出版物。
随着载体和复制手段的变革,几十年来又涌现出众多非纸载体的出版物,如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幻灯片、缩微制品等。这些出版物目前还未被称之为书籍,但是与书籍有密切关系。近20年来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出现,电子书的名称已非新鲜,传统的书籍概念正面临新的挑战,界定书籍的概念也更加复杂。
ISBN | 9787538244724 |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庞家驹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