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书)中华姓氏谱:郑 [平装] 978780142301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中华姓氏谱:郑》系中同史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成果,集合百余名专家学者精心撰写,共100卷,每卷一姓。从源流、人物、人文、文献四篇,揭示中华姓氏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主要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广征博引,史料翔实。
编辑推荐
《中华姓氏谱:郑》是中国史学会重点项目。
目录
源流篇 第一章 郑姓探源 话说“郑”字 郑姓与姬姓 郑国与郑姓 郑国的霸业 郑国世系与郑姓的播迁 第二章 宋代以前主体郑姓演变 郑姓基业在秦汉时期的奠定 魏晋嬗变中的荥阳郑氏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迁徙与发展 “北祖”郑氏在北魏的异军突起 北朝分裂时期的荥阳郑氏 隋唐郑姓的再塑辉煌 第三章 宋代以来的郑姓望族 宋元明清郑姓发展概况 莆田郑氏与郑樵 浦江义门郑氏家族 福建石井郑氏与郑成功 第四章 郑姓分布 华北、东北郑姓 华东郑姓 华中、华南郑姓 西北、西南郑姓 少数民族郑姓 港、澳、台郑姓 海外郑姓 人物篇 第一章 郑姓人物概说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当代 第二章 得姓以前名人 得姓始祖郑桓公 东迁始祖郑武公 中兴始祖郑庄公 毁誉参半共叔段 一代贤相子产 第三章 政治名人 不辱使命的韩国名臣郑国 被忽略的西汉名将卫青 西汉名臣郑当时 三国良吏郑浑 北魏重臣郑羲 隋朝开国元勋郑译 唐朝尚书郑注 北宋太宰郑居中 明代钦差总兵郑和 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 第四章 文化名人 东汉经学家郑玄 北魏书法家郑道昭 唐代诗书画“三绝”郑虔 唐末“鹧鸪”诗人郑谷 南宋史学家郑樵 宋元之际画家郑思肖 元代剧作家郑光祖 清代画家郑燮 清代科学家郑复光 人文篇 第一章 家族教育与文化传统 家族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义门郑氏规范 …… 文献篇
文摘
版权页: 郑姓人物在魏晋时期的沉浮和升降,对郑姓在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时正是社会上对官宦之家的特殊重视初步形成时期,能够贵显的家族或姓氏如果不出意外地将家族势力延续到以后的东晋南朝或者北朝,都将被视为重要的贵族之家,用当时的概念去说就是“世族”或“士族”,能够得到诸多的特权和全社会的仰望。这种被称为“世族”的贵族之家在东晋南朝时又被进一步区分为“侨姓世族”或“吴姓世族”等,在北朝也有“旧族”,“郡姓”之分,而其区分的依据又大多追溯到魏晋时期。受这种风气影响和郑姓在当时所遇到的于西晋灭亡后国家基本上被分裂为南北的历史变故,其有关人物也基本上是随着这种变故而在南北两地发展。其中郑泰的后代作为当时郑姓的主要代表大约在西晋灭亡后像其他绝大多数贵族那样迁往南方,而郑浑的后代中除极少数人外似乎并没有这种随众南迁的幸运,只能留居下来等待发展的时机。同样,郑冲的后代似乎在这时也遇到了与郑浑后代一样的命运。 如果说,西晋灭亡以后的国家分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灾难的话,郑姓也同样饱尝了这种灾难的苦果。其表现之一是作为当时郑姓代表的荥阳郑氏郑泰一支流落南方,颠沛流离,而郑浑的后代事实上也从此开始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沉寂期。尽管,在后来编修的一些郑姓家谱上,或者根据家谱而编撰的一些史书上,也记载这支郑姓人中的郑随任扶风太守,郑随子郑略任后赵侍中,郑略子郑豁任后燕太常卿,郑豁子郑温任后燕太子詹事,郑温子郑晔任北魏汝阴太守,郑哗子郑羲任北魏秘书监,等等,在时间上大约与仕于东晋南朝的郑泰子孙同时,但其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具有关键作用的郑随一代,即使关于他任职的记载可信,但在时间上也一定是在西晋末年或者稍后,任职的国家是西晋还是稍后的汉或前赵、后赵都未可知。即便我们假定他担任的是西晋扶风太守,但如果我们将这种任职与当时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便会发现他所任职之地正是西晋末年大乱中心两京以西的边陲之地,在郑泰子孙随洛阳王公贵族南迁的时候,他或因此而受阻,结果只能留居北方,子孙也不得不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中谋取功名,造成了与南迁郑泰子孙之间的天壤之别。
ISBN9787801423016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作者李学勤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