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理论概论》的编写与修改突出了邓小平理论,吸收了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省内外“两课”教学改革的成果,注意了课程之间的联系。
编辑推荐
《邓小平理论概论》是山东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统编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三节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与方法
一、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二、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三、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基本纲领的内容
二、基本纲领的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台阶式增长战略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战略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章 实现祖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第十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和领导力量 文摘
版权页: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毛泽东同他的战友们和千百万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理想,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一百多年来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一是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第一个愿望。至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是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才有长足的进展。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独立自主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保证。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方向明确,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顺利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使我们党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够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伐,努力搞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总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是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ISBN | 9787560720180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樊瑞平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