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时代的标识(国外著名学者、政要论全球化)》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化研究中心组织编译。全书共收录二十多篇论文,作者均为国外知名学者、政要,如萨米尔?阿明、弗朗西斯?福山、小岛清、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弗雷德?伯格斯滕、欧内斯特?塞迪略等。这些论文以近年来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为大背景,以全球性视野,从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等多角度,对全球化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如时代特征、新帝国主义、文化与民主、贸易和金融、国际恐怖主义、反全球化等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成就、经验和教训进行评述和总结。《全球化:时代的标识(国外著名学者、政要论全球化)》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编辑推荐
《全球化:时代的标识(国外著名学者、政要论全球化)》:全球化:新时代的标识、全球化与美国主导的和平体制、全球化:新旧之辩、帝国主义和全球化、全球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全球化:新世纪的现实。 目录
序
全球化:新时代的标识
多极世界的协调与对立
——21世纪国际体系的基本潮流
全球化与美国主导的和平体制
——形成中的新世界经济秩序
全球化:新旧之辩
人类发展的全球化
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产物
如何衡量全球化
全球化的文化影响
全球化与公平
全球化的民主赤字
——如何使国际机构更负责
帝国主义和全球化
全球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
反全球化的再思考
全球化不是一个坏词
全球化:新世纪的现实
新的世界地图
新世界,新安排
——通向全球化的民主之路
世界贸易组织与个人权利
贸易幻影
正式美元化:经验与问题
国际金融改革:一项扩展的议程
劳工的新国际主义
美国经济的两线冲突
为何“全球化”未能挽救俄罗斯
反全球化:不满三部曲
全球化时代的第—次战争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采取的政策将依据不同国家经济的结构特性、宏观经济传统及发展水平而各异。在宏观经济方面,两大主要目标应当是防止公共和私人主体在高峰期间积累难以承受的债务,同时防止重要商品价格的失衡,特别是汇率和国家债券。财政方面,在整个经济运行周期,应重点关注公共债务指数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繁荣时期加强财政,赋予当局以必要范围的自由度,以在衰退时期减缓财政困难,阻止经济活动的过度收缩。在开放经济的国家中,如果资本的流人没有受到适当调节的话,或没有对资本流入进行适当的限制,当局在高峰时期采取限制性货币和国内信贷政策时会有过多的局限。储备积累的存底会构成第一个选择,但经验表明,可能会由于套利而失败。第二个可能,直接控制国内金融中介提供信贷的膨胀,在实践中可能导致促进在没有适当控制的情况下外债的增长,并会趋向于保护低效益的中介人。第三个可能的选择是规定国内金融体系的储备金或者进行债务清偿的条件,但这同样可能会鼓励非金融主体对外举债。
对资本流人进行适当的调节,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峰期防止汇率不断持续被高估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虽然一定程度的升值可能是难以避免的,甚至作为吸收多余的外汇供应是有益的,但过度的高估也可能会导致“繁荣病”不可逆转的效应。对资本流入适当的调节,对一个处在开放的发展中经济国家来说,可以起到实行紧缩货币和国内信贷,避免在经济高峰期出现币值不断被高估的限制性作用。遗憾的是,对资本流人的调节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与在危机期间对资本流出的调节相比,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ISBN | 9787800097584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