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传播?传播学:获取与使用传媒论》内容简介:传播是人类每天都从事的活动,传媒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平台。我们无法想像人类不从事传播活动,无法想像人类没有传媒。传播与人类共生共存,它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利益,也给了人类许多的烦恼与困惑。
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关注它、研究它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中国传播学学科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内与新闻学互相包容,外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渗透。传播学研究,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媒介经济研究等,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
《传媒?传播?传播学:获取与使用传媒论》旨在为人类提供进行文化观照的信息。我们知道,这个任务是多么难以承担。但我们愿意在困难与挑战中开拓一个新天地。
《传媒?传播?传播学:获取与使用传媒论》作为专家学者的言论阵地,将采探讨、探索、争鸣与批评、反批评的向度。批评(判)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批评(判)得越彻底离真理越近。
编辑推荐
《传媒?传播?传播学:获取与使用传媒论》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理论与方法
表达自由研究范围的拓展:获取与使用传媒论
自由和独立的媒介:中国的叙述以及全球化的现实
手机:下一个媒体新贵吗——手机与大众传媒的比较
博客与新闻认识论:网络新闻业的一些趋势
西方传播研究
当代欧美传播学研究走向——2004年欧美22种传播学刊物分析
中美报纸直接引语使用比较研究
议程设置与“新”新闻——读者对《纽约时报》纸版与网版政治性议题重要的感知度
广告理论与实务
以受众为本:全球化语境下的广告传播观念
媒介新生态与广告发展
浅析当代西方广告设计的价值取向
影像:广告语言符号外之语境
把握上海世博会良机,构建21世纪上海市品牌战略
试论我国的广告犯罪
在变革中前行的新世纪中国广告
实证研究
谈面向特定文化群体的生活设计
两岸主流媒体关于“卡特里娜”飓风报道的对比研究——以《新华每日电讯报》、《联合报》为例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今天,人们认为受众内在于品牌。虽然品牌认知依旧是广告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传播内容是营造品牌体验。“公司创造品牌,但是消费者拥有品牌。公司努力创造品牌,消费者使品牌形象化”,“消费者最终会拥有所有的品牌”。因为一方面,公司在创造品牌的时候,也是“从客户开始——他们说什么、他们做什么、他们的兴趣是什么——然后再返回来设计产品和传播。”
另一方面,“品牌的形象会随着潮流和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就是,品牌的形象会随着消费者的改变满足其需求的方式而进行改变。”因此品牌对受众而言,是其愿望和需求的中心。它包含着一种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承诺,当然需要认知。同时它又是目标受众的愿望、情感和需求的外化,更需要受众“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传播还发生在品牌接触,即顾客和潜在顾客在整个市场上对品牌的接触和体验。”在与品牌服务或产品使用情景的全接触中,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时刻达到特定水平时,产生美好的感觉,进而认同品牌。从营销的角度看,“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当体验展示者的工作消失时,体验的价值却弥留延续”。
而从广告传播活动本身来看,开发受众品牌体验领域,尤为重要。国际上的一些传播观念超前的广告公司,已经开发出自己的品牌体验模式。例如,日本ADK公司的品牌体验模式(如下图1所示)。
ISBN | 9787313039569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戴元光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