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内容简介:印度是个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七位,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大国,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1947年8月结束英国在印度近二百年的统治取得独立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年增长率均在5%以上,近期更上升至6-7%,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五千多亿美元(约为中国的一半)。
编辑推荐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是由时事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赵蔚文,福建福州人,1928年生。1946年底至1950年秋,任教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并以白塔、李绿等笔名在当地几家华文大报副刊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1950年秋回国后,一直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及其前身,从事南亚问题特别是印度外交的研究。曾任该所东南亚南亚研究室副主任,资深研究员。
著有《印中关系风云录》(1949-1999)。 目录
第一章 印度独立初期对美深怀好感,但印美战略分歧与矛盾迅即毕露
第二章 万隆会议后,美转而拉拢印度,鼓动其与中国“竞赛”,印美关系逐渐改善和加强,但矛盾仍时有发生
第三章 印在美支持下在中印边界交火后,印美关系一时极为热络。美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持“中立”立场,苏趁机介入,印美关系更趋复杂
第四章 英·甘地执政,初期靠美度过经济难关,继而在苏支持下肢解了巴基斯坦,印美关系降入最低点后又回升起伏,开始了印中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第五章 人民党(德赛)政府上台,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印美关系在波折中较为“平静而稳定地发展”
第六章 英·甘地重机关报执政,恰逢苏侵阿,美乃视巴为“前线国家”,印虽不满美军事援巴,但也积极发展对美关系。英·甘地遇刺身亡
第七章 拉·甘地上台奋力图强,行“多方位”外交,访苏后再访美,并访中、巴。印美关系全面发展,但核问题等矛盾依旧。
第八章 全国阵线少数派政府执政不到一年半,基本延续前政府外交政策。期间,苏从阿撤军,美又开妈热印冷巴
第九章 拉·甘地在竞选中遇害惨死,拉奥执政,猛受苏解体冲击,更加速经济改革,求和平环境。印美关系发展与矛盾并存
第十章 联合阵线政府执政18个月,在联大拒签核不扩散条约,但表示“不开发核武器”。继续发展印美关系,突出睦邻政策
第十一章 印度人民党上台伊始,印、巴相继搞核爆,美带头给予严厉制裁,印、美关系再落谷底又很快回升。克林顿总统先后访问了中、印、巴
第十二章 乔治·布什政府上台,视中国为“战略对手”,欲联印制华,重印轻巴,矛盾纷呈,美不得不慎重从事,印也仍执行“多方位”外交
第十三章 “9·11”事件后,美为在阿进行反恐战争,建立国际反恐联盟,改重印轻巴为印、巴并重,中国亦成为“建设性伙伴”
第十四章 前景展望:印、美关系将继续发展,但难以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 文摘
版权页:
印度同美国在发展核能问题上,也表现出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印度要求大国停止核试验亦为美所反对
印度十分重视原子能的利用与发展,独立后的第二年1948年就以和平利用原子能为由,成立了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制定了《原子能法》。美国在联大发起提出国际控制原子能的计划。根据此计划成立一个国际署,它有权拥有所有原料来源,监督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原料来源与提炼。尼赫鲁总理强烈反对此计划,认为一个国家对原料拥有的主权不能移交给国际署;这种国际署将成为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工具;和平发展原子能对不发达国家比对发达国家更重要。尼赫鲁总理不断呼吁禁止核武器试验,要求举行禁止和消除核武器的国际谈判,均为美国等西方大国所拒绝。艾森豪威尔总统复信拒绝停止核试验的理由是担心发生“突然袭击”,尼赫鲁总理于1957年12月17日在人民院披露此信时,反对艾所谓的“理由”,强调应以停止核爆炸作为裁军的第一步。
美国在印组织反对印政府的势力和进行特务活动.更引起印的不满与警惕
据报道,美为压印就范,早在1950年就通过其驻孟买总领事丁柏莱克倡导成立“民主调查局”,该局下设苏联组、中国组、军事组、新闻组和通讯组,进行反苏、反华和反印政府活动。1952年该局还在印南部城市马德拉斯设分局。1953年美驻印大使乔治·艾伦加紧在印纠合最反动的党派组成一个反对尼赫鲁政府的“有力反对派”,为此艾伦本人和大使馆其他官员在新德里及其他城市同印度教大会、太平会、人民同盟积极联系。这些党派的候选人在美资助下已在几次补缺选举中击败国大党的候选人。⑤美国新闻处作为美情报机关在印的分支也参与了反印政府的活动。它除在新德里有个总处外,在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大城市也设有分处。组织什么“基督教青年运动”、“保卫亚洲自由协会”等进行特务活动,还收买一些地方性报纸为美宣传,美国务院每年拨款1.2亿卢比供其作活动经费。每年还派数以万计的''专家“、”旅行家“、”传教士“等到印进行不可告人的活动。⑥印度中央邦基督教活动调查委员会1956年7月17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仅在该邦就有402名外国传教士,其中以美国人增加最多。他们通过学校、医院、孤儿院以及各种媒介,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动员大批部落和土著居民改变宗教信仰,破坏非基督教社会的团结,影响国家的安全、报告要求政府制止他们的流人和活动。
ISBN | 9787800097782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作者 | 赵蔚文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