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出版物发行优秀论文集 [平装] 978710204531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出版物发行优秀论文集》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编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出版物发行优秀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图书发行的理论与实务、“家家书屋”的建设与思考、基层新华书店服务“三农”的做法与经验、出版社服务“三家”的构想与实践等。
编辑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出版物发行优秀论文集》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 第一部分 农村图书发行的理论与实务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图书发行的迫切性与契机/李爱民 上海郊区农村图书发行若干问题思考/徐新海 农村图书发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难点及对策/叶鸿康 农村售书点为何难以生存 ——以山西省新华书店系统为例/介子平 探索农村图书发行的长效机制/张蓉蓉 我国出版物发行重城轻农的历史缘由及其根治办法/谢振伟 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杜宏甫王含海 坚持送书下乡建设和谐农村 ——十堰市新华书店服务新农村的做法和经验/陈玉龙 论农村图书市场与农技书发行/唐晓东 点击农村发行关键词/戴承统 拉近农民与书的距离 ——激活农村读者需求的方法/陆帅刚 店社牵手,共同抢占农村图书市场/段位军 第二部分 “农家书屋"的建设与思考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发行管理处 “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刘强 趋利避害,着眼长远,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范新坤 “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认识/杨红卫 农家书屋与全民阅读/毛建新 东风好借力,助力新农村 ——浅谈民营发行企业借助“农家书屋”工程拓展农村出版物发行市场/苗科良 抓好“农家书屋”工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马鸣 新华书店服务“农家书屋”建设的具体做法/梁达源 如何建立新华书店和“农家书屋”的和谐关系/叶汉贤 南阳市卧龙区是怎样建设“新农村书屋”的/李鑫 樊梅滨 张海彪 “农家书屋”的成长与功能/沈伯文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一关于对阿鲁科尔沁旗“乡村图书室”文化工程的调查与思考/尹翔 第三部分 基层新华书店服务“三农”的做法与经验 创新方式,强化服务,全力做好农村图书发行/国世发 关于县级新华书店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徐圣明 新华发行集团开拓农村图书市场的思考和举措/钟臻 我店在农村流动供应上的几点做法与效果/申志强 立足“三农”发挥图书作用着眼长远构建发展平台/刘兴元 …… 第四部分 出版社服务“三农”的构想与实践 第五部分 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组建与连锁经营 第六部分 其他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就是希望从总体上改善农村地区落后面貌,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既有实用的一面,又有愉悦精神、陶冶性情的教育意义。多年以来,农村图书发行几乎等同于教科书发行,属于纯粹功能性销售,市场容量稳定可估。绝大部分基层新华书店以此为业,一般意义上的图书发行功能则不断萎缩。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型的农民需要新鲜的知识来武装头脑,科学种地、规范经营,他们急需从最新的出版物中获取知识的养分。同时,富裕的农民需要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陶冶情操,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需求意味着市场,在城市图书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将关注的目光重新投向广阔的农村不失为新选择。 (二)国家利好政策是难得机遇。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出了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地区的文化投入,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和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并有以下工作重点:“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城市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要求“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工作,开发出版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音像制品和图书等各类出版物。实施‘送书下乡工程’,重点面向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配送图书”。作为落实措施之一,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正式印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从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ISBN9787102045313
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社
作者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