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写作学探微》内容简介:写作是人类有文字以来的一种特殊劳动,也是人类创造性的文化实践活动,它不仅开发、记载、传承和发展了人类的文明,而且对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个人的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和影视作品大量产生,汉语写作也在经历着许多变革与挑战。
编辑推荐
《汉语写作学探微》:
至今关于汉语写作的界定不止一端
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形式
是为了准确表达一定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多样化的方式
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能力
是运用语言文字构造完整篇章的本领
有人认为它是一门课程
通过传授写作知识教会人们如何刨作
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工具
是表达作者特定思想感受的载体
还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活动
是反映客观世界
抒情言志
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行为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作者简介
吴滨,大学中文系毕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现任广西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副教授,广西防城港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广西高等教育学会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会员。主要从事汉语写作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全国报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共20余万字。 目录
绪论
一、汉语写作的含义
二、汉语写作学
三、汉语写作的特点
四、汉语写作的规律
五、汉语写作的价值
六、汉语写作的任务
第一章 追本溯源——关于汉语写作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古代写作
第二节 近现代写作
第三节 当代写作
第二章 韵理探微——关于汉语写作的过程及规律
第一节 写作的准备阶段
第二节 写作的构思阶段
第三节 写作的物化阶段
第三章 能工巧——关于汉语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 主题确立
第二节 材料选择
第三节 结构安排
第四节 语言运用
第四章 实况演练——关于汉语写作的实务与案例
第一节 一般性文章写作
第二节 文学作品写作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
第四节 学术论文写作
第五节 申论写作
第五章 交流与接受——关于汉语写作成品与读者
第一节 什么是写作成品
第二节 读者接受
第三节 文学作品阅读
第六章 教学改革——关于中小学汉语写作新视野
第一节 中小学写作的改革理念
第二节 当前中小学写作的批评
第三节 中小学写作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聚焦前沿——关于国内外写作的前景
第一节 国外写作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当代写作的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写作是人类有文字以来的一种特殊劳动,也是人类创造性的文化实践活动,它不仅开发、记载、传承和发展了人类的文明,而且对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个人的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和影视作品大量产生,汉语写作也在经历着许多变革与挑战。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经常会接触很多关于写作的“田野”问题,如:
1.每次带队到中学一线实习,实习教师们总是反复地问我“作文课该怎么上”?
2.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家长们老是问我“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构想一本关于汉语写作的书。这本书既要有深厚的写作基本理论而不缺实践操作,又要有指导性意义而不乏案例呈现;既要着眼于现代而不忘古昔,又要立足于中国而放眼世界。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形成了本书的追本溯源、韵理探微、能工巧匠、实况演练、交流接受、教学改革、聚焦前沿七个部分。这些部分分别探讨了汉语写作的发展历程、汉语写作的过程及规律、汉语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汉语写作的实务与案例、汉语写作的成品与读者、中小学汉语写作新视野、汉语写作的发展等问题。 后记
历时两年多,终于完成了《汉语写作学探微》的撰写,犹如完成了一次长途跋涉,身心感到无比轻松。其实,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始终享受着一种愉悦,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但是,愉悦之余,同时也感受着一种不安。汉语写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乃世界之首。本书只是在汉语写作学的沧海中取其一瓢,很渺小,很肤浅。笔者最大的愿望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汉语写作有个梳理,并结合时代背景呈现自我的思索。在成书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相关学科,特别是一些关于汉语写作的文章和学术著作。如果说,此书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话,那首先归功于那些已经为汉语写作学研究作出贡献的人们。
很荣幸,本书脱稿后,防城港市社科联把它推荐给自治区社科联,经专家评审和自治区社科联主席办公会议审核,列入2009年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科普读物(见桂社科联[2009]31号文)。此外,我将书中的部分内容抽取出来作为论文,分别在《人民论坛》、《时代文学》、《作家》、《广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教育与职业》、《科学教育家》、《教育前沿》、《广西教育》、《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经济与社会发展》、《哲理》、《钦州学院学报》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共计20余篇,10万多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在撰写此书之前,得到我所在的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的同事们真诚的鼓励;在写作过程中,又得到他们热心的支持和帮助。这就是我克服困难完成本书的动力。潘冠海教授、王玉生博士、钟赛国教授和雷耀发教授在我撰写书稿过程中,给予了热忱的指导,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所限,书中错误难免。敬请各位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摘
插图:
赋体受到诗歌的影响,语言趋向骈偶化。骈偶作为一种增加语言对称美的修辞手法,深受辞赋家们的欢迎,于是骈文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代之文学”。骈文追求句式的整齐,讲究对偶、对仗工稳与声律的和谐,还多用典故、比喻、夸张、物色等技巧,是诗化的散文。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是骈文写作史上较早的一篇用骈文写成的家书,开骈文体书信的先河。文章以锤炼精细的笔触,描绘大雷岸四周的景色,呈现出无限奇特壮丽的气势和生动的重峦叠嶂的景象。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以骈为主以及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使人读来清新隽永,独具风格。吴均的辞赋写作也善于以骈文写书信,尤以写景见长,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音韵协和,语言流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风格清新,意境高远,犹如一幅非常优美的深山绝谷画。《梁书·吴均传》称“均文体清拔有占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之吴均体”。这是骈文写作的一种清新峻拔的风格。
与“吴均体”写作风格相对的是徐陵、庾信的辞赋写作。梁朝时,徐陵、庾信同为“宫体”作家,“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周书·庾信传》)。徐陵的文章今存者不少,且多长篇大论,其最著名的为《玉台新咏·序》。
骈文和散文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散文是一种语言精练又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体文章。但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大量自觉地运用骈偶这种修辞写作手法,因此南北朝的散文并不发达。魏晋时期,也有一些好的散文篇章,如诸葛亮的千古名作《出师表》。南朝自齐梁以后,散文日益衰微,北朝时却出现了两部颇有文学价值的学术著作,这就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
(三)小说写作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于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与“大达”对举,指的是一些琐屑的言论,与今天的小说概念不同。东汉桓谭《新论》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确定了小说为一种书面写作形态,使小说初步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把“小说家”列为“诸子略”十家的最后,并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可见,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于民间传说,这对全面理解小说的来源具有重大的作用。我国古代小说萌生于远古神话传说、《左传》、《史记》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等作品中。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中国古代小说有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个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也称为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的写作顾名思义,一般都是采用文言,篇幅较短小,记叙奇闻逸事或趣闻轶事。
ISBN | 9787563390151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吴滨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