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书)信息竞争论 [平装] 978701004216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信息竞争论》内容简介:共分10章。第1章考察了信息竞争的产生、发展和意义。第2章分析了信息竞争的本质属性。第3章对信息竞争的主要类型做了概括描述。第4章采用数字方法对信息竞争力的测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第5章从发展的角度提出和分析了信息竞争的战略模式。第6章是把信息竞争作为一种艺术来探讨。第6章是把信息竞争的对手分析问题。第7章是讨论信息竞争的对手分析问题。第8章分析了信息竞争的系统建设问题。第9章研究了信息竞争中的道德问题。第10章是论述信息竞争的意识塑造问题。
编辑推荐
《信息竞争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创新性。首次提出和使用信息竞争的概念,首次从广义信息论、广义信息资源论和社会宏观系统的角度分析梳理信息竞争的一系列问题;(2)在论述上采取了抽象概括和具体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案例分析的同时收敛出理性的认识。在写法上则尽可能地借助图表和图形,用比较直观的方法来阐明知识点;(3)注重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结合,文字表达上融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尽可能使不同层次的读者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雷蒙·道森(Raymond Dawson),英国当代著名汉学家,曾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著有《孔子》、《中国人的经验》等书。《中国变色龙—对于欧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是其代表作之一。
目录
前言 第1章 信息竞争的渊源考察 1.信息竞争的产生 1.1 信息竞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1.2 战争把信息竞争从萌芽推到了巅峰 2.信息竞争的发展 2.1 烽烟快马成就了“一代天骄” 2.2 火药技术催生了“机械电报” 2.3 电脑了网络创造了信息竞争的辉煌 3.信息竞争的意义 3.1 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枢神经” 3.2 延伸人类认识能力的“倍增器” 3.3 推进产业体制转换的“加速器” 3.4 实现产品更新换代的“指示器” 3.5 跟踪市场行情变化的“千里眼” 3.6 进行科学管理决策的“显微镜” 第2章 信息竞争的本质属性 1.信息竞争的基本立足点 1.1 最早的信息概念源于我国唐代 1.2 信息竞争的两个基本立足点 2.广义信息的基本特性 2.1 客观性和普遍性 2.2 可测性和相对性 2.3 寄载性和传递性 2.4 时效性和滞后性 2.5 有用性和共享性 2.6 逻辑性和再创性 3.信息竞争的条件和依据 3.1 形成信息竞争的一般条件 3.2 信息的效用价值是诱发竞争的客观依据 4.信息竞争的主体分析 4.1 信息主体的形成 4.2 信息空间的出现 4.3 信息空间对竞争主体的影响 5.信息思维与信息竞争 5.1 信息竞争本质上是思维竞争 5.2 灵感思维是最重要的信息思维形式 5.3 信息思维的产生和培养 第3章 信息竞争的类型概览 …… 第4章 信息竞争的量化测度 第5章 信息竞争的战略模式 第6章 信息竞争的艺术索幽 第7章 信息竞争的对手分析 第8章 信息竞争的系统建设 第9章 信息竞争的道德反思 第10章 信息竞争的意识塑造 注释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师教育学生、组织教育个体、宣传教育、文化教育和传媒教育等,这些信息施加对竞争主体的精神空间影响是巨大的。 有意的信息施加固然很重要,但由传统主体变成信息主体更多是通过大量无意的信息施加来完成的。没有受过系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其行为和心理有可能具备某些信息主体的特 征。心理学中的最小努力法告诉我们,人们在追求信息的时候,总是趋向躲开复杂、费事或熟悉的获得信息的途径,逃避那些相对来说比较费力才能获得的信息渠道。如人总是利用自己最 熟悉的语种而绕过陌生的语言来获得信息,因为没有语言障碍要便捷得多。 信息主体与统主体比较有如下特征:对信息和信息竞争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信息追求有自觉的心理倾向,意识浓厚,能敏锐地捕捉一切有用的信息,能够维持对信息的注意力、判断力和洞察力,能够养成从信息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对信息的判断、选择、获取、处理、生成和传递的技能较强,善于从杂乱无序的信息海洋中查找到有用的信息;有良好的信 息思维习惯,能灵活运用纵向、横向和立体思维模式,善于把日常分散的和处于隐性状态的信息升华或创造成有价值的再生隹息;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法、硬件与软件知识:具有高尚的信息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ISBN978701004216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韩淑芳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