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核医学(第2版)》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检验核医学》的基本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7章。在上篇内容中,除简要介绍了与检验核医学密切相关的核物理学,放射卫生防护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核射线探测基本原理,样品放射性的测量方法学等外,着重介绍了以放射免疫分析为代表的体外放射分析原理、方法与质量控制等主要内容。在核技术方法选材上突出样品的体外放射分析,包括: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受体的放射配体分析、酶活性的放射分析等。此外,还扼要介绍了以核素示踪原理为基础的已经用于或有可能用于医学检验的核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如:核素标记化合物、核素稀释法、放射自显影术、物质转化示踪技术、核酸探针标记技术、活化分析与原子激发x线发射分析以及稳定核素示踪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下篇内容着重于介绍以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为主要方法的体外放射分析指标的基本性质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及其临床意义和医学评价,以适应培养检验医师的要求。
编辑推荐
《检验核医学(第2版)》是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之一。 目录
绪论
上篇 检验核医学基础知识与方法学
第一章 核物理与辐射防护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素与核衰变
第二节 核辐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
第二章 放射性测量与稳定性核素分析
第一节 射线探测仪器
第二节 放射性测量概述
第三节 放射性样品的计数测量
第四节 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及其控制
第三章 与检验医学相关的核技术
第一节 核素示踪原理与设计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第三节 相关核技术概述
第四章 体外放射分析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
第二节 其他竞争性结合体外放射分析
第三节 免疫放射分析
第四节 受体的放射配体结合分析
第五节 酶的放射分析
下篇 检验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下丘脑.垂体一甲状腺轴激素
第一节 甲状腺素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第二节 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第三节 3,3,5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第四节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第五节 促甲状腺激素
第六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第七节 TRH兴奋试验
第八节 甲状腺球蛋白
第九节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第六章 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激素
第一节 皮质醇
第二节 醛固酮
第三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四节 儿茶酚胺类激素
第七章 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激素
第一节 雄激素
第二节 雌激素
第三节 孕激素(孕酮)
第四节 胎盘激素
第五节 腺垂体促性腺激素
第六节 神经垂体激素
第八章 胰腺激素与糖代谢
第一节 胰岛素
第二节 c.肽
第三节 胰岛素原
第四节 胰岛素抗体
第五节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第六节 胰多肽
第七节 胰高血糖素
第八节 糖化血红蛋白A
第九节 诊断胰岛素瘤的激发和抑制试验
第九章 甲状旁腺激素与钙代谢
第一节 甲状旁腺激素
第二节 降钙素
第三节 环核苷酸
第四节 血钙代谢
第十章 胃肠激素
第一节 胃泌素
第二节 胰泌素
第三节 抑胃肽
第四节 胆囊收缩素
第五节 胃动素
第六节 蛙皮素
第七节 血管活性肠肽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激素及活性物质
第一节 心血管激素
第二节 活性物质
第十二章 肾脏功能检测
第一节 肾脏排泄功能检测
第二节 肾脏内分泌功能检测
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疾病检测
第一节 叶酸
第二节 维生素B
第三节 血清铁蛋白
第四节 血清B:一微球蛋白
第五节 血小板相关
第六节 抗凝血酶
第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与肝功能检测
第一节 甲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第二节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第三节 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第四节 丁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第五节 戊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第六节 甘胆酸
第七节 透明质酸
第八节 肝纤维化的其他血清标志物
第十五章 肿瘤标志物
第一节 胚胎类肿瘤标志物
第二节 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第三节 其他肿瘤标志物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干扰素
第二节 白细胞介素
第三节 粒细胞巨噬细胞一集落刺激因子
第四节 肿瘤坏死因子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E
第六节 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
第七节 免疫球蛋白D
第十七章 药物浓度检测
第一节 地高辛
第二节 庆大霉素
第三节 丁胺卡那霉素
第四节 苯妥英钠
第五节 苯巴比妥
第六节 氯丙嗪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二 常用核素数据表
附录三 通用放射性核素衰变因子(e)表
附录四 体外放射分析的主要国产试剂
附录五 本书标注的检验核医学专业(英汉)词汇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鉴于标记化合物存在辐射自分解而导致稳定性更差,故在贮存时除了常规要求防潮,防霉,防氧化等外,还要针对辐射效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适当降低比活度辐射自分解中除初级内分解属放射性核素的核物理特性无法控制外,初级外分解与射线种类、射线能量、比活度等相关。射线穿透力越强,分子对射线能量吸收效率越低,不易损伤。同理,同类型射线中能量高的不易损伤分子。因此,释放低能B射线的核素标记物辐射自分解程度严重,且严重程度与比活度成正比。为此,适当降低比活度有利于减轻辐射自分解。
(2)保持标记物分子间的分散状态标记物分子越密集,吸收射线能量的机率越大,易于损伤。故应使固态纯品标记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其分子呈分散状态,可有效地减轻初级外分解。又因辐射自分解中的次级分解是射线对标记物分子周围的其他分子(如:水分子)作用的结果,因此,选择溶剂时要尽可能选用不易产生自由基等激活物质的溶剂(如:苯)。非用水作溶剂不可时,应在溶液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以阻止自由基对标记物分子的损伤。少量的1%~3%乙醇即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3)合理的贮存温度降低温度能降低自由基对标记物分子的作用速率,减轻次级分解。但在冻结温度下,若温度不是很低,分子挤集现象易于发生,会加重初级外分解。因此,对于穿透力强,能量高的射线标记物,即初级外分解不是主要作用的标记物贮存,可采用通常的低温贮存。若穿透力极弱,则需要非冻结温度下的低温(2~4℃)贮存,或者是深低温(-140℃以下)急速冻结贮存。急速冷冻条件下溶质分子仍保持分散和均相。
ISBN | 9787562419051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程绍钧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