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编辑出版史研究(第2卷)》同大家见面了。本卷汇集了全国各地编辑出版史领域的几十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本卷主要收录了2009年11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编辑出版史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涉及编辑出版史基础理论、编辑出版物、编辑出版制度、编辑出版与社会变迁、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编辑出版机构和编辑出版人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编辑出版史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中国编辑出版史研究》第二卷所收录的论文,紧紧围绕研讨会主题,把编辑出版活动与社会变迁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注重编辑出版活动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和语境塑造功能,对于当今编辑出版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是本卷的一个显著特点。
编辑推荐
《中国编辑出版史研究(第2卷)》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目录
编辑出版史基础理论
编辑学研究60年的学术发现
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起源和发展格局
编辑出版物·图书
实学思潮与明清科技图书出版
《古谣谚》的编辑体例初探
近30年中国大陆引进版畅销书出版与阅读变迁分析
编辑出版物·报刊
19世纪早期近代中文报刊的出版特征
元代无官报现象探析
近代以来我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综述
编辑出版制度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变迁特征分析
浅议清末新闻出版立法及其价值
简析日占时期北平地区出版业的发展
编辑出版与社会变迁
商周简册考释
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近代北京琉璃厂书业
中国近代科技出版的历史作用
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
明代通俗小说的编创观与其传播
抄本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者、读者与作品
《红楼梦》中的读者文化浅探
“媒介间性”视角下的孔子思想传播
出版商的历史地位嬗变研究
编辑出版机构与编辑出版人
明代刻书地图的重建——以明代杭州私人出版为个案
近代商务印书馆教育出版史研究述评
宋代苏州刻书业的发展及其成因
略论创造社出版部筹建成功的原因
京师大学堂教科书编译活动研究
编辑人亲历
辑注《中国出版史料》后感言
鲁迅《集外集》编辑出版始末
《黄质夫教育文选》出版的前前后后 文摘
版权页:
2006年春天,中国编辑学会的老会长刘杲同志在《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编辑活动的范围大于出版活动的范围,编辑活动的发生早于出版活动的发生。”这是中国编辑学研究六十年中的一个重大发现。其重要意义在于:这个观点不再把编辑学研究辖置于出版业范围之内,也不再把编辑学研究截断于出版业之后,而是把编辑学研究置身于文字、图像、音乐等符号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未来的全部历史过程之中,使编辑学研究与整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学、心理学和媒介技术学等贯通起来,链接起来,向着作为一种基础学科——普通编辑学的理论方向挺进。这对编辑学学理和方法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把编辑学提升到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高度,促进了编辑学理论体系及其整个学科体系的建构。这个讲话曾被《中国出版》和《河南大学学报》全文刊登并被作者收集在他的第三部编辑出版学著作《出版笔记》一书中。尽管出版界一些人囿于当前出版社体制内的职业编辑观,对这一普通编辑学的大编辑观持有不同看法,但随着编辑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从出版职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越来越走向广泛开放的文化产业,走向各种文化客体的对象化观照,走向传媒系统的集团式建构和世界文化市场的辽阔蓝海,编辑学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与时俱进。到了2008年5月,新一届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同志又继而提出“大编辑、大媒介、大文化”的口号,意谓:大编辑构建大媒体,大媒体传播大文化,大文化铸就大编辑的旋转式连环上升的学说观点或传媒思想理念。2009年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以“编辑与文化”为中心议题,讨论了中国编辑如何担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当代先进文化力量如何铸就新型编辑人才的重大课题。研讨会上,学理与方法并驾,编辑与文化齐驱。而关键是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介该如何又好又快又多地建构。
ISBN | 9787510809644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 中国编辑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