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成长60金句(实践版) [平装] 7543555263,97875435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这本《好孩子成长60金句(实践版)》(作者程泊华)论述家庭教育的基本 原则与具体方法,为家长提供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以期能提 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好孩子成长60金句(实践版)》是“亲子教育必读丛书”之一。
编辑推荐
当今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来的人才竞争,以及社会群体人生观、教育观、家庭观等观念的转变,使青少年承受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若不能及时疏导与调节,就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 这本《好孩子成长60金句(实践版)》(作者程泊华)论述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方法,为家长提供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以期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程泊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在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为能量教育首席专家。 著有论文《走出蒙氏教育的尴尬》《蒙氏教育适合今天的中国吗》,被中国幼教界誉为“问蒙第一人”。 2005年创立能量教育理论,并主持研发了针对0~8岁儿童的能量教育专利课程。2006年与友人共同创办能量娃儿童学习会馆,短短4年间全国已开设分会馆130多家,更有近500余所幼儿园引进了能量教育课程,受益儿童近30万。 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学前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09年被聘为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作为能量教育理论的创始人和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位父亲,愿将全新的能量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和广大家长、幼儿园园长、教师及有志于中国早教事业的人士分享。
目录
第一章当孩子犯错时应该说的话 1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不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2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3说谎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4把自信找回来 5骂人是可耻的行为 6私拿家里的钱是很坏的行为 7人的时间有限,游戏可以玩,但不能沉迷其中 8想要发表意见时,请等别人把话说完 9想要发脾气时可以先喝杯水 10旷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 11你应该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 12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13用爱化解矛盾和冲突 14诚实比分数更重要 15无论怎样,动手打人是错误的 第二章询问孩子时应该说的话 16一个人的成长和他所交的朋友有很大的关系 17朋友交往要信任坦诚 18只有合适的,才是美丽的 19千万不要被小障碍打败 20一定要把钱花在有价值的地方 21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不只属于你一个人 22人要有主见,不盲从 第三章表扬、鼓励孩子时应该说的话 23将理想坚持到底吧 24有比别人强的信心,就是胜过别人的最大资本 25对未知事物感到好奇是很好的品质 26自己的事情要独立完成 27一种方法不奏效时就换另一种试试 28寻找失败的原因,而不要为之苦恼 29只要努力,再大的失败都可以改写 30父母了解你,才能帮助你 31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 32你真棒,你能行 33相信自己,不要随便给自己扣“坏孩子”的帽子 第四章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应该说的话 34要锻炼自己的独立性 35让我听听你的想法 36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7劳动让人更快乐 38宽容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39要学会说“谢谢” 40不要因为小困难而丧失学习的热情 41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 42所有困难都怕勇敢的人 43你也有很多让别人羡慕的地方 44凡事都要有计划,学习也是一样 45偏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46尊师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良好品德 47嫉妒会使人变得心胸狭窄 第五章日常生活中应该说的话 48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49试着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50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5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你受用终生 52自己的事情自己作决定 53如果你爱妈妈的话,就帮妈妈做一些小事情吧 54要以尊重别人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55你很棒的,为何不试着让大家多了解你一点呢 56倾诉是最好的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 57把心中的感受都说出来就可缓解紧张 58孩子,抬起你的头 59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正努力了 60既然你做错了事,那就得为此承担责任
序言
当今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来的人才竞争,以及社会群体人生 观、教育观、家庭观等观念的转变,使青少年承受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 。若不能及时疏导与调节,就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其个人的成长与 发展以及社会、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思想 、言行、气质等独有的人格品质都是在家庭教育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良好 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使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而且终生受益。而如何鼓励和 批评孩子,如何与孩子交流更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环节、重中之重。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然而,一些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 候,经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孩子却不领情;想 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是有选择 性的。如果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很好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 必能起到好的作用。 分析诸多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孩子自小 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 的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年 龄阶段的知识容量、心理特点。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 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父母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父母要知道,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 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父 母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父母与孩子正确的交流、沟通是整个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 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父母 所说的话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 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克服、矫治必须依赖于家庭教育,特别是与父母的良 好沟通,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广大家长目前深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材 料。因此,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好孩子成长60金句》,论述家庭教育的基 本原则与具体方法,为家长提供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以期能 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文摘
毛毛刚上初中,因为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变得有点厌学了,回到 家也不像过去那样立刻回自己的房间写作业,而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打开 电视看了起来。他心里面想:“反正有一大堆的作业,先看看动画片好了, 然后再去完成作业。要不然,做完作业后,动画片的结尾可能都看不着了。 ” 毛毛的妈妈注意到了孩子的变化。她经过多次观察,打算找个恰当的时 机和孩子沟通一下。 这天,毛毛回到家里,把书包一搁,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搜索自己 喜欢的动画片。妈妈等毛毛看完动画片后,走了过来,笑眯眯地对他说:“ 动画片好看吗?” 毛毛回答:“特别好看。” 妈妈接着说:“不过,你现在好像变得不太喜欢做作业了。能告诉妈妈 为什么吗?” 毛毛挠挠头,说道:“那是因为作业太多了。我想把动画片看完后,再 去写作业。我会认真完成作业的。” 妈妈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说道:“现在妈妈了解原因了。你就按照自 己的想法去做吧。不过,看完动画片后,要更加专心地写作业哦!” 毛毛感激地回答道:“知道了。谢谢妈妈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不愿写作业、不会自觉写作业或是在写作业 的时候发呆等情况。父母可能立刻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孩子这么不自 觉?为什么他这么不专心?为什么没写作业就去看电视了?难道要我骂他, 他才会去写作业吗?” 事实上,孩子与父母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可能有很多 原因。例如,孩子做作业不专心可能是因为生病了,身体有些地方不舒服; 突然变得不喜欢写作业了,也许是因为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所以变得害怕学 习了。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孩子详细沟通,了解原因,然后再下结论。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从小按照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做事 ,不要事事依赖父母或其他人。当别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一样时,要让 孩子学会与人沟通,进行观念和主张上的协调。 针对孩子不想做作业的事实,父母应该体谅孩子。不单是小孩,成人也 会有什么都不想干的时候。让孩子感到父母明白自己的感受,并不是只会责 骂自己,自己原来并不是不能向父母敞开心扉,完全可以和父母交流自己的 思想。这么一来,孩子才会愿意对父母打开心窗交谈。 此外,不但要对孩子表示体谅,还要进一步探询孩子不喜欢做作业的原 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天,数学考试成绩出来了。小余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唉声叹气起来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考试本不应该考得这么糟糕的,可就是因为自己粗心 大意,匆匆忙忙答完题后,没有认真检查一遍,所以很多题就这样白白地丢 分了。 回家的路上,小余一直在想着如何向爸爸妈妈解释这件事情。唉,要是 他们看到这张试卷,非臭骂自己一顿不可。“要是这张试卷突然消失就好了 。对了,就告诉他们试卷不见了。”这个念头瞬间浮现在小余的脑海中。 回到家,爸爸第一时间询问了这次数学考试的事情:“怎么样?试卷发 下来了吗?让我看看这次老师出的数学题吧。” 小余故意装着在翻书包的模样,可就是没把试卷翻出来。当然,他早已 把试卷藏得好好的了。他故作焦急状,说道:“天呀,试卷怎么不见了?难 道我弄丢了吗?” 虽说小余的“表演”看起来很成功,但还是逃不过爸爸的“火眼金晴” 。于是,爸爸说道:“试卷真的找不到了吗?其实,不管这次考试成绩如何 ,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主要想了解一下你到底在哪些地方丢了分,再根据这 些情况对你进行相应的指导。希望你能了解我说的话。”P5-7
ISBN7543555263,978754355
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程泊华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