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地区合作(2010)》对一年来东亚合作主要机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对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既是年度回顾和分析,也试图提供一幅更加全面的东亚进程图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地区的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
编辑推荐
《东亚地区合作(2010)》是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上篇 年度进展
第一章 东盟共同体
第二章 东盟与中日韩合作
第三章 中国-东盟合作
第四章 中日韩合作
第五章 东亚峰会
第六章 东盟地区论坛
第七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第八章 亚太经合组织
下篇 研究问题
第九章 后危机时代的东亚经济合作
第十章 东亚贸易投资便利化研究
第十一章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安全:多层治理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第十二章 东亚地区化:动向、模式与对策
第十三章 美国的东亚战略与对华战略
第十四章 美国与东亚合作
第十五章 日本与东亚合作
第十六章 印度与东亚合作
附录一 2010年东亚合作大事记
附录二 2010年东亚合作重要文件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东盟制度互联互通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东盟交通设施、货物、服务和人才无法实现跨境自由流通。为应对挑战,东盟制定了10条战略,其中包括全面落实《东盟转运货物便利化框架协议》、《东盟国家间交通便利化框架协议》、《东盟多层次交通框架协议》3项交通便利化框架协议;执行国家间客运陆运交通便利化动议;发展东盟单一航空市场;发展东盟单一海运市场;加快货物在东盟区的自由流动,消除区域贸易壁垒;加快发展高效、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产业,特别是交通、通讯以及其他与互联互通相关的服务;切实推动区域贸易便利化;加强边境管理能力;通过公平的投资规则,加快东盟成员方对区内外投资的开放速度;加强东盟落后领域的制度能力,改进区域及次区域政策、规划和项目协调。
在人员互联互通方面,东盟各国不同的风俗与信仰构成了东盟的文化多元性,这种多元文化成为东盟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也为东盟人民交往与互动创造了条件,然而,东盟在推动东盟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人员交流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东盟人员交流的巨大潜力还有待挖掘;此外,东盟人员跨境访问,依然存在诸多限制和制约,如签证要求、基础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为此,东盟制定了两条战略提高东盟人员互联互通水平:加深东盟内社会文化互动和理解;放宽签证要求、发展相互认可安排,促进东盟内部人员的流动。
ISBN | 9787514104691,751410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魏玲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