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4版)》内容简介:理、工、农、医等科技类各专业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是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教育而开设的新课程。《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4版)》是为该课程组织编写的配套教材,书中系统介绍了科技论文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论文标题、作者署名、通讯地址、摘要和外文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致谢、附录、参考文献的准确撰写及图表制作的要点。
《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4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材,也是在职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时理想的参考读物。
编辑推荐
《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4版)》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高等学校教材之一。 目录
绪论
1 科技论文写作浅说
1.1 从科技论文写作说起
1.2 新世纪特征的思考
1.3 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完善自我
1.4 科技论文是素质提高和进步的标
1.5 反思科技论述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习题与思考题
2 科技论文概述
2.1 科技论文的概念和特点
2.1.1 创造性
2.1.2 科学性
2.1.3 学术性
2.1.4 实践性
2.2 科技论文的分类
2.2.1 研究报告
2.2.2 学位论文
习题与思考题
3 科技论文的写作
3.1 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
3.1.1 材料准备和构思
3.1.2 起草
3.1.3 修改
3.2 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
3.2.1 理论型论文
3.2.2 实验型论文
3.2.3 描述型论文
习题与思考题
4 科技论文的表述形式
4.1 概述
4.2 科技论文的规范形式
4.2.1 规范形式的意义和作用
4.2.2 规范形式的构成部分
4.3 科技论文的简略形式
4.3.1 研究简报
4.3.2 摘要
4.3.3 快报
4.3.4 题录
4.4 科技论文的特殊形式
4.4.1 综述
4.4.2 墙报
习题与思考题
5 科技论文的构成
5.1 概述
5.2 标题
5.2.1 标题的拟定要点
5.2.2 标题与论文主题的关系
5.2.3 注意事项
5.3 署名
5.3.1 署名的意义
5.3.2 署名的原则
5.3.3 署名的形式
5.4 作者的工作单位
5.4.1 标述原则
5.4.2 标述方法
5.5 摘要
5.5.1 摘要的概念
5.5.2 摘要的写作要求
5.5.3 关于英文摘要
……
6 科技论文中的技术问题
7 毕业论文浅说
8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概论
9 附录
后记 序言
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所谓“人才”,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阐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由此可见,人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高等学校中,“人才”的培养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来完成的。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在教育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提出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提出的“学生中心论”影响较大。然而,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均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立起来,未能辨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其实,“教”与“学”的侧重点,是随着时空和对象的改变而变化的。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培养能力的新课程,是本世纪初以来各高等学校逐步开设起来的,并且是以自学和实践为主要方法进行学习的。为此,本书的第二版是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进行修订的;而第三版是作者在深入思考和比较“中学”与“西学”各自优势、相互补充的指导下进行的。自本书第一版出版至今的十多年里,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的2011年国情咨文里,提出以提升美国全球竞争力为主要内容,表示希望从创新、教育、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努力实现经济复苏,并惊呼在这些领域中国已经开始超越美国。面对如此这般的现实,我们在进行本书第四版的修订时,格外感到必须以突出“自主创新”意识及其实践作为修订的主轴,从内容和所列举的案例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同时,为了帮助授课者减轻讲授本课程的难度,我们编制完成了一套与教材相配合的课件,供授课者参考和使用。
论文的写作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从确定论文的选题到研究背景的厘清开始,一定会涉及对自己的学习、成长做出“战略分析”: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路线图”是否已经确定?因为所有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对于学校而言,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但对学生来说,则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目前青年人步出校门后区分效应日趋明显的原因所在。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该做好接受学习前的“预热准备”:做好实现未来目标的定位、定向的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介入事业的前期准备,并由此出发,根据自己的定位、定向,认真选择一个论文的题目,然后按照本课程的讲授进度,一步步地参照进行写作练习,直到本课程结束时,自己的论文习作也几乎完成了初稿。这一建议,学习者不妨一试。经过如此这般的练习,必然会熟能生巧,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明确主题构思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选题立意。俗话说:“题好功半”,论文题目的选定是完成论文撰写的重要过程,只有主题明确,论文方有引人人胜之功力。
理清思路论文并不是客观事物、事理内部联系的机械叙述,主题虽已明晰,但还必须经过头脑的继续思索加工,寻求文章构成的最佳思路,不但要做到言之有理,而且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如何叙述,或对问题如何分析论证,都是作者思路的一种反映。言之有序全赖思之有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论语言教学二十韵》)。朱自清把文章构思中的思路称为“文脉”或“语脉”,并说:“多年批改学生作文,觉得他们最大的毛病是思路不清”(《写作杂谈》)。这些都是我国文学大家的经验之谈。文学写作是如此,科技论文写作则更是如此。思路清晰了,论文才会有逻辑性。因此,起草论文时力求思路正确清楚,周密严缜,疏密有致。以上均是我国大学者的经验之谈,也是论文写作者所要牢记的。
选择材料选材一般是与确立主题和理清思路同时进行的。但是,在上述材料准备过程中,材料仅是初步的集结。起草过程中还必须根据主题和思路,进一步审查和筛选材料,对于其中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要写详写实,一般的应略写。材料的主次详略,主要是服从主题的需要。选材还要扬长避短,要注意从自己的阅历和实践中选取材料,对未经详核精审或理解不深的材料,最好不用。材料失当,会影响论文主题的突出和思路的清晰。
ISBN | 9787122112026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张孙玮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