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版水印概说 [精装] 978730104155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中国木版水印概说》是一部立足史料兼及雕版技艺评述版画发展梗要的学术著作。古代套印版画,史称饾版术,现称木版水印,故书名定为《中国木版水印概说》。《中国木版水印概说》由李一氓先生题签书名,宋振庭先生扉页题词,杨仁恺先生和王子野先生分别作序。全书共分三篇:一、《沿革篇》主要论述隋唐以降至近现代一千三百多年历代版画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如雕版印刷创始于隋、拱花技艺行于唐,饾版技艺肇自宋代等。同时还使用亲自参加整理的山西应县木塔辽代秘藏一手资料,论述了辽化雕版印刷术。填补了辽代版画研究的空白。二、《技术篇》作者就木版水印工艺流程从技术方面首次作了全面的总结。三、《图录篇》,从上万幅古代版画和五千多幅近现代木版水印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三百多幅具有代表性的版画图谱,附以图目和文字说明。《中国木版水印概说》堪称目前版画研究集大成之作。
编辑推荐
《中国木版水印概说》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冯鹏生,1942年生,河北枣强县人。曾任荣宝斋装裱车间和生产部主任、副经理,1986年起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进修五年,结业后回荣宝斋任编辑。曾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学会会员,两次受聘为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评审委员。为国内外博物馆修复过大量书画和数百幅历代绘画、写经、刻经等珍贵文物,受到国家奖掖。主要著作有《中国木版水印概说》、《应县木塔辽代秘藏》(合著)、《中木版水印概说》。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应县木塔秘藏美术作品探讨》、《浅谈辽代雕版印刷独幅佛画》及有关装裱技艺的文章数十篇,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和“美术”卷撰写词条。
目录
书名题签 扉页题词 序一 序二 沿革篇 中国版画概说 第一章 木版水印的特点 第二章 雕版印刷的渊源及发明 第三章 唐、五代的雕印版画 第四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版画 第一节 线条隽秀、场面壮阔的经卷扉页 第二节 刻印精工、气韵生动的独幅版画 第三节 题材广泛、笔力高古的书籍插图 第五章 明代的版画艺术 第一节 明代、早中期的版画概况 第二节 明代晚期百花争艳的版画艺术 第三节 拱花和彩色套印术的发明及明代的饾版印刷术 第六章 丰富多彩的清采版画 第一节 几部精彩的清初版画 第二节 题材广泛的坊刻版画 第三节 清代的殿本版画 第四节 彩色套印的《芥子园画传》及其他 第七章 荣宝斋的历史及木版水印 第一节 荣宝斋的历史 第二节 刊印《北平谱》和《十竹谱》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荣宝斋 第四节 木版水印的结晶 第五节 管理经验 技艺篇 木版水印工艺流程 前言 中国木版水印画的印制过程 第一章 勾描分版 第一节 研究分版 第二节 勾描 第三节 复描勾版 第二章 雕刻版画 第一节 木材的选择、储务及加工 第二节 设置及工具 第三节 选版上样 第四节 持刀雕刻 第五节 需要解决好的几个技法 第三章 制色印刷 第一节 设备及工具 第二节 梁制纸绢 第三节 调制颜色 第四节 准备印刷 第五节 印刷复制 第四章 装裱画幅 图录篇 中国历代版画图谱 前言 汇而目之的版画精品 图目 雕印术发明前的有关雕技图目 隋唐至无代版画图目 明代版画图目 清代版画图目 近现代木版水印作品图目 图谱古代版画和木版水印作品集锦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元代祚短,但它毕竟统一了中国,加之积极开拓,极力溶汉文化为营养,也是有所作为的一代。仅以上述所及的扉画而论,无论绘画水平,还是雕印技巧,都有可镒之处。 从上所述,可基本上看到宋、辽、金、元时期经卷扉画的演变概况,同时也说明了一些重要问题。 (一)北宋早期的经首扉画的构图大都是以图相再现经文内容,附以榜题,使人易于领悟,但往往把几组人物,勾画在一幅画面上,有的略显松散。从发现的辽代经卷扉画可知,在构图方面,虽仍沿袭了隋唐壁画之风,但在再现经文内容时,已经注意到了使每组人物活动有机地衔接起来,并大胆地将楼阁、巨石、湖水、山林移入画面,丰富了扉画的表现内容,大大增添了画面的和谐性与生动性。尤刻工也佳,可谓是早期扉画中最完美的典型作品。十二世纪初,随着我国山水画的日益成熟,给了经首扉画很大的影响。诸如宋徽宗时代所刻的《御制秘藏诠》的四幅扉画,犹如一幅完整的、可以单独欣赏的山水人物画。《高丽大藏》的经首扉画,受其影响,也多是以山水人物为主。但此类风格的经首扉画以后则很少见。从十三世纪初至十四世纪初这一百多年间,我国的经首扉画发展到了最完美的阶段。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各种版本的《妙法莲华经》引首,已经能非常巧妙地利用云纹、光波、树木作为组合画面、使画面产生整体感的一种手段,且有笔墨气韵。元代历次镌刊的《碛砂藏》扉画,则是继承了南宋的风格,造型优美、刻工娴熟。 (二)观览辽代经卷可知,以燕京为中心的北方雕印业完全可与北宋的雕印业相互妣美。 过去掌握辽代雕印资料甚少,故而在谈及辽宋时期的雕印盛况时,大都言及汴梁、杭州、建阳、眉山等地。而今从所发现的四十多卷辽代刻经可知,辽代经卷非常精美,纸质光洁,入潢避蠹,坚韧厚重;字体道劲,富有工力;行格疏朗,排写整齐,版式古朴;墨色晶莹,装潢有法。古之遗存扉画,应推此批经首扉画为上乘。除发现的经卷扉画之外,兼有大到中堂佛画,小至讲经启碟,间有折装经书以及《蒙求》杂刻等,体现了辽代雕印的繁荣景象。从雕印品的题记看,涉及到雕印的地方有:西京道云州(今大同)、应州(今应县)、南京道涿州(今河北涿县)以及五台山、永安山等地、皆有雕印作坊,况辽在南京设有印经院,其雕印规模更加可观。如《释摩诃衍论通赞疏科卷下》、《释摩诃衍论通疏赞第十》等,都是咸雍七年奉宣雕造的,显是官刻。坊间、寺院进行雕印的很多,如“燕京檀州街显忠坊门南颊住冯家印造”、《佛说八师经》为“大吴天寺福慧楼下成造”、《上生经疏科文》为“燕京仰山寺前杨家印造”(图38),还有题记中标明为“燕京弘法寺”、“燕台大悯忠寺”印造的,可见进行雕印活动的作坊、寺院之多。在《法华经玄赞会古通今新抄卷第二》卷尾刊记中有“孙守节等四十七人同雕”。在《法华经玄赞会古通今新抄卷第六》卷尾刊记中有“五十六纸,云州节度副使张肃一纸,李寿三纸,许延玉五纸,云州节度副使李胤两纸。赵俊等四十五人同雕”。由此可知,在印经作坊中,单有雕版手达四、五十人,再加抄经者、印刷者、染纸入潢者、印就粘接装潢者,总不会少于一百五六十人,如属私办,可见民间雕印手工业的盛况。契丹族,擅骑猎黩武,而少文化,由上述可说明白建辽朝后,则积极吸收汉文化,促使了文化的昌盛。 (三)遥映成趣的是,当今继承古代传统的雕印工艺的,应推北京荣宝斋为首,荣宝斋自清初在琉璃厂设有作坊。从辽代《妙法莲华经卷第四》的卷尾刊记中可知,为当时“燕京檀州街显忠坊南颊住冯家印造”,据考“檀州街显忠坊”在今之宣武门外柏树街的三庙街一带,恰在今之荣宝斋正西方向,而且相隔甚近,可见诸多刊记是研究古今雕版印刷状况十分宝贵的资料。
ISBN978730104155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鹏生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