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材料》适应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材料”课程的教学需要。主要介绍了现代汽车应用和各类相关材料,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材料的力学性能、组织结构、材料强化技术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实例,以及常用汽车运行材料如汽车燃料、汽车润滑材料、汽车工作液、汽车轮胎和汽车美容材料的特性和运用。《汽车材料》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汽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汽车维修技师和汽车维修工参考。
编辑推荐
《汽车材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节 钢材料的生产
第二节 强度与塑性
第三节 硬度
第四节 疲劳
第二章 钢铁材料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第二节 铁碳合金
第三节 碳钢
第四节 钢的热处理
第五节 合金钢
第六节 铸铁
第七节 粉末冶金材料简介
第三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一节 铝及铝合金
第二节 铜及铜合金
第三节 轴承合金
第四节 其他有色金属简介
第四章 汽车零件的选材
第一节 零件的失效分析
第二节 零件的选材原则
第三节 典型汽车零件的选材
第五章 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 橡胶
第二节 玻璃
第三节 摩擦材料
第四节 塑料
第五节 陶瓷材料
第六章 汽车燃料
第一节 石油与石油产品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汽油
第三节 轻柴油
第四节 汽车新能源
第五节 油料的技术管理
第七章 汽车润滑材料及工作液
第一节 发动机润滑
第二节 汽车齿轮油
第三节 汽车润滑油
第四节 汽车制动液
第五节 液力传动油
第六节 汽车其他工作液
第七节 在用润滑油的质量监测
第八章 汽车轮胎
第一节 轮胎的作用
第二节 轮胎的合理使用
第三节 新型轮胎简介
第九章 汽车美容材料
第一节 常用汽车美容材料的品种与分类
第二节 常用汽车美容材料的选用及美容护理工艺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冷却作用
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大约30%转化为机械功,其余的热量,一部分消耗在配合副的摩擦上,另一部分则随废气排出和使发动机发热。发动机发热量的60%由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带走,剩余部分热量就要靠润滑油来传导。发动机工作时,润滑油不断地流动,从汽缸、活塞、曲轴等摩擦表面上吸取热量并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零件上,由冷却水带走,从而保护发动机不会因过热而烧坏。
3.密封作用
发动机各零件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有些间隙对发动机正常工作影响很大,如汽缸、活塞和活塞环之间的间隙。这些间隙的存在会造成漏气,降低发动机功率,并使废气和燃料下窜曲轴箱污染润滑油。因此润滑油必须在这些间隙中形成油膜,以阻断漏气起密封作用。
4.清洗作用
发动机工作时,燃料燃烧产生的积炭,润滑油高温氧化形成的胶质、相互配合的运动部件摩擦产生的金属屑、空气中的灰尘等将在发动机零部件上形成沉积物和漆膜,这些沉积物如不及时清除将加剧零部件的磨损,严重时会卡死活塞环,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发动机润滑油的不断循环流动,及时将油泥和杂质运载走,经过机油过滤器过滤掉,使干净的润滑油不断洗涤摩擦表面,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此外,发动机润滑油还具有防锈作用,它能吸附在金属表面,防止水和酸性气体对金属的腐蚀;同时还能在冲击载荷传递中起缓冲和消振作用。
二、发动机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众所周知,发动机润滑油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它经常与发动机的高温、高压零件接触,经受的环境温差较大,最高可达300℃(汽缸内),低时只有80~90(曲轴箱内)。另外还要遭受水汽、酸性物质、灰尘微粒和金属杂质的侵扰。因此,为保证发动机在工作中得到正常润滑,对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性能提出了以下的要求。
1.粘度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称为粘度。
粘度是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它是润滑油分类和使用的主要依据。对于发动机来说,润滑油的粘度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起动性能,零件的磨损,燃料和油料的消耗以及功率损失等。粘度过大或过小对发动机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粘度过大,油的内摩擦力增大,消耗在润滑油之间的摩擦功率较多,造成发动机低温时起动困难以及降低发动机有效功率,增加燃料消耗。此外,油的泵送性差,润滑油循环速度减缓,单位时间内流过摩擦表面的油量减少,从而降低冷却和洗涤的效果;反之,润滑油粘度过小,不易在摩擦表面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使零件得不到正常的润滑,以致增大零件的磨损。同时,密封性能差,汽缸容易漏气,降低发动机功率,并稀释、污染润滑油。此外,高温时容易蒸发而进入燃烧室烧掉,加大润滑油的消耗。
ISBN | 9787111105442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李明惠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