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待生命:生命伦理学概论》内容简介:生命伦理学是善待生命的科学。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这门课程,从中思考生命、关注生命,树立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让我们一起来反思,一起来努力吧!
编辑推荐
《善待生命:生命伦理学概论》:给你一粒种子——善待生命的种子,让它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大。从此陪伴你,无论春夏秋冬、海角天涯。 目录
第一章 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生命伦理学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性伦理
第一节 性权利与性道德
第二节 两性关系与婚姻道德
第三节 性伦理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生育与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人口道德与计划生育
第二节 优生优育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
第四章 医息关系伦理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性质
第二节 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其纠纷化解的道德原则
第五章 克隆技术和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克隆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
第二节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六章 器官移植术与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原则
第二节 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原则
第七章 人体试验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人体试验概述
第二节 人体试验的伦理矛盾
第三节 人体试验的伦理原则
第四节 人体试验研究的伦理审查
第八章 健康伦理
第一节 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责任
第二节 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药品安全的伦理问题
第四节 吸毒的控制与预防
第九章 人与环境伦理
第一节 环境伦理的历史演化
第二节 环境失衡问题与环境伦理的学习意义
第三节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第十章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第一节 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
第二节 死亡的伦理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一)道德与伦理学道德的英文名词源于拉丁文的摩里斯(monalis),意为风俗、风尚。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已有规则、规范、规律、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道德二字是分开使用,且有不同含义的。老子的《道德经》就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在古籍中,“道”,指道路也,一般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必然性和规律,也指事物的最高法则、原则。“德”,为“得”,从字形看,从“直”从“心”,即遵守一定礼法或化一定礼法为人之内在所“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了。即“德”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到、获得、拥有。道德二字连用为一个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荀子》、《管子》、《庄子》等书。苟子在《荀子·劝学》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就是说,如果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合乎礼的规定,就可以说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它已给道德赋予比较确切的含义,即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以及人们所形成的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现在我们常说的道德的含义,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我们知道,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总是在与别人的相互联系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生活在社会中,他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他的行为就有可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所以,为了社会的有序运行和稳定发展,就必须对人们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约束,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这种调整人们之间关系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就是道德。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为评价方式起作用。
在中国古代文字中,“伦理”最初也是两个概念。“伦”字本意为“辈”,引申义为人与人之间不同辈分的关系;“理”是条理、道理的意思。把“伦理”连用为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在这里,“伦理”已经表示着有关道德的理论的意思了。西汉贾谊提出“以礼义伦理教训人民”(《新书·辅佐》),进一步明确伦理与人伦相通,“伦理”是人伦之理。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源出希腊文,意为风俗、习惯、性格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
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ISBN | 9787306038715,730603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吴素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