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为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丛书,是为继续发扬深厚学术传统,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资助川大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精品。全书共六大部分,分别为导论,景区产权制度的演变逻辑,景区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景区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景区产权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景区政府的绩效分析,以动态角度观察了产权制度的变迁。作者在对产权制度变迁的逻辑过程梳理的基础上,从制度需要和供给的角度研究变迁主体发动这一场变迁的原因,分析变迁主体是如何进行变迁路径选择的,并通过讨论变迁绩效明确变迁是否有利于景区发展,最后对变迁中政府管制的作用、绩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编辑推荐
《风景名胜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是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丛书之一。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
1.2.1 风景名胜区相关概念界定
1.2.2 景区产权制度相关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产权制度变迁路径之争
1.3.2 变迁模式研究
1.3.3 政府管制相关研究
1.3.4 研究重点
1.4 主要内容与可能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不足之处
2 景区产权制度的演变逻辑
2.1 产权制度分析框架
2.1.1 产权制度的基本涵义
2.1.2 景区产权安排
2.2 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事业
2.2.1 风景名胜区体系概述
2.2.2 事业制度的演变历程
2.2.3 事业制度的产权安排
2.3 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
2.3.1 景区大规模转让经营权阶段
2.3.2 政府干预经营权转让阶段
2.3.3 事业制度与企业制度的比较
3 景区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3.1 产权制度变迁的供需分析框架
3.1.1 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方法
3.1.2 产权制度变迁的供需模型
3.2 产权制度变迁的主体分析
3.2.1 变迁需求主体:投资企业
3.2.2 变迁供给主体:地方政府
3.2.3 变迁阻碍主体:行业主管部门
3.2.4 各主体的博弈分析
3.3 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分析
3.3.1 市场规模对制度外利润的影响
3.3.2 相对产品价格变动对制度外利润的影响
3.3.3 技术对制度外利润的影响
3.4 产权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
3.4.1 变迁收益分析
3.4.2 变迁成本分析
3.4.3 制度的供给能力分析
4 景区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
4.1 变迁路径的三种模式
4.1.1 变迁路径的模式划分
5 景区产权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6 景区政府管制的绩效分析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要了解我国景区产权制度的变迁,首先要明白我国景区产品的划分形式。我国将景区提供的产品项目划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
经营性项目包括景区基建项目的设计施工、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交通服务、景区保安、旅游组织接待、宾馆、饭店、商店、通讯、文化表演等配套服务项目。《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规定管理机构通过特许经营等形式将其剥离,实行企业经营,各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上缴税金、承包金或资源有偿使用费;景区管理机构对这些盈利性活动依法规范监督,鼓励平等竞争,不可利用管理权参与经营,干扰竞争。
非经营性项目主要指景区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向游客提供的游览观光产品,游客需要购买门票进行消费,后文称为门票项目。在事业组织中,门票项目由景区管委会负责经营管理,门票项目的经营权不能转让给企业。在景区产权制度变迁中,门票项目的经营权转让给企业,由企业负责对门票项目进行经营并获取相应的收益,从而使景区从事业组织转变为企业组织。
ISBN | 9787561452660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唐凌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