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如潮:学术文字中的艺术家造像 [平装] 7548203594,97875482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书香如潮:学术文字中的艺术家造像》是作者十多年来为他人、为自己写的图书序言、后记及展览前言或参赛后记等42篇文章的荟萃。这些文字都是以写入纪事、评述书稿或作品为由,继而,或者探讨一个学术问题,或者阐释艺术教育的观点,或者提出办学思路,或者总结科研创作的成绩,或者检视人才成长历程……这样的文字荟萃,不仅可读性很强,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显现了作者“欣赏他人、赞美创造”的人生修为。《书香如潮:学术文字中的艺术家造像》五个部分既有针对性,文有学术证,更有关乎艺术展演者、学术著作作者的个人特质和灵性的深度感知,读来满眼生春,齿颐留香。
编辑推荐
《书香如潮:学术文字中的艺术家造像》:我长时期醉心于一种直通人心的景观,就是人们在“创造”劳作时的心灵景观。通过一条蜿蜒在学术平台上、飘动在艺术语言中的小径,去欣赏个性互异的艺术家们的心灵图景并分享他们的创造热情。人类按照自己的样子想象上帝,艺术家们也投射自己的心象构建学术话语与艺术形象。每个艺术家或艺术家群体的创造热情物化为书籍、画册或者展览、演出之后,就会以某种形式固定为一次历史存在,验证他们的价值判断与审美追求,包括心智与能力。而我,就是一个分享者,也是一个见证者。
作者简介
吴卫民,笔名吴戈。云南师范大学学士,中央戏剧学院硕士,上海戏剧学院博士。曾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游学。间津学术,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入门,追踪兴趣而转向戏剧,便长期从事戏剧历史和理论研究。此书为作者的第九本专著,另有15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老知青客栈》、《天涯沦落》等剧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60余种发表。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欣赏他人,赞美创造(序言) 登楼揽秀 从田园牧歌到生命礼赞 ——读《何永坤画集》(代序) 标准的示范个性的精品 ——《图形创意》、《绝版套色木刻》精品课程教材总序 文明遗码:在人才培养中传译与播扬 ——《云南特色民间工艺》代序 “他山”赏石:经验的描述 ——《欧美现当代名剧赏析》序 设计生命,重整山河 ——《艺境·Deslgn·硕果》序 生活走向与走向生活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二十年耕天下》画册·序 斑斓的美感 ——《人文社科论坛1》、《人文社科论坛2》序 春柳第一枝 ——写在中、意文化年云南艺术学院艺术家9人画展之际 巴黎风景中的云南艺术风景 ——巴黎国际艺术城工作室10周年成果回顾纪念展/册·前言 秋天的沉思 ——《金秋硕实》序 创意的金手印’ ——《岁月留痕: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获奖作品集》序 ·艺术教育观潮 ——《站在艺术教育制高点》序 ·朴素的原色 ——(《人文社科论坛3》序 如歌岁月,似梦人生 ——《忆像: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5年历程》序 蹄印拾花 寄语行者 ——《艺术美学导论》序 人生的第五季 ——孙大虹摄影集《七彩云南》中的心象与意境 唐丽VS棠梨and爱·死·美 ——《爱·死·美:东西方音乐艺术的女性心解》序 巫风舞影、祭礼习俗中的云南 ——《云南民族舞蹈史》序 烛光心曲 ——《戏剧导演思维与训练》序 电子杂志:媒介革命的一朵浪花 ——《电子杂志设计》序 俗讲历史,演义云南 ——《云南演义·周秦卷》序 说唱同样出专家 ——《云南曲艺概论》序 生活的情歌 ——《我的音乐生涯》序 我说故我在:意义的悬想与话语的空置 ——《西方戏剧文学的话语策略》序 ……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外师造化之时,心中低回萦绕的,是中国文人山水的幽静意趣与一段儿时期成为时尚的民歌俚谣的恬淡清新。眼明的欣赏者可以看出,每一幅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细部处理与关系的微妙变化,都煞费苦心,下了精雕细刻的功夫。随着艺术创作经验的积累,不同版种的探求尝试,仅版画语言已经不能满足永坤的创作欲望。 问题不在于技巧,也不在于画种的局限;而在于他前期的作品,还没有那种强烈主观感情的渗透与强悍的主体意识投入。个人积累的视觉经验还只是在画坛习见式的理性经验结合中转化为视觉形象。其中沉淀的是中国文人寄情山水的幽思曲怀,墨客趋之若鹜的牧歌情调或田园诗意。永坤在父辈经验、师长的训导和画坛积习的裹挟下惯性而行,在间接、明快的画面里留给了自己极其有限的空间。 终于,永坤在容身的局促中审视画种也省思自身,寻找新的起跳点,为自己定下了跨越横竿的新高度。身在庐山,莫辩本相,永坤怀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以便更清晰地反观自己情有独钟的版画心态,走向了“重彩画”。新的创作冲动与新的表现需求在促使他寻找一种相应的形式与新的语汇。 老实说,我更喜欢永坤在近年找寻探索中创作的这批画,作品所渲染的强烈生命感受深深地打动了我。其中,有一副很特别的图腾式的画,可以看做是他创作兴奋点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傩鬼,牛头马面,阴阳太极,横卧的女体……组合的画面中,道家观念,神鬼意识,原始民俗的元素都在既杂然又有序地向人本象征——画中心裸呈的壮硕女体——聚结、整合了,其意义指归显示着作者的一个思索向度:在人类意识的崇山峻岭里探寻一个永恒的生命情结,阴阳互生、生死相依。巫术式的民俗寄托,意识化的世俗假想,统统涌向画笔,构成了他先前的作品中从视觉经验转变而成的经验世界全然不同的一种超验世界。让人从中读出惊心动魄的恐怖,无底可测的神秘与难于追问的永恒来。
ISBN7548203594,978754820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戈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