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大观 [精装] 978710721830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592666 类别: 图书 语言文字 汉字
《汉字文化大观》原本就叫《汉字文化大观》,后因纳入北大出版社的《中国文化大观系列》丛书,按体例一律以“中国”二字冠首,故我们这本《大观》也加上了“中国”二字,以与“系列”各书取得一致。现在的修订本已与“系列”无关,故恢复《汉字文化大观》原名。
编辑推荐
《汉字文化大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主编的话/1 汉字文化学简论/2 汉字文化笔谈/11 汉字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何九盈)/11 汉字的性质和汉字文化(曹先擢)/17 谈汉字与文化的互证关系(王宁)/24 仓颉作书今说(胡双宝)/31 独立·变易·中庸·和谐——汉字文化问题的几个视点(张猛)/35 文明的晨曦——汉字的起源 (一)在蒙昧通向文明的路口/1 (二)原始的实物记事——结绳/2 (三)向符号发展的契刻记事/3 (四)仓颉造字传说的启示/4 (五)远古文物显示的蛛丝马迹/4 (六)推测与假说/8 (七)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10 1.殷商甲骨文的发现/10 2.西周甲骨文的发现/11 3.商周时期的占卜活动/12 4.甲骨文的种类/12 5.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及价值/14 方块的奥秘——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古代文字/17 (二)近代文字/26 (三)异体俗体/31 (四)小篆的研究/35 1.《说文解字》与小篆研究/35 2.汉以后的小篆研究/36 3.小篆与书法/37 文房纵古今——汉字的书写工具与载体 (一)汉字书写工具的演变/39 1.汉字书写工具的种类/39 2.汉字书写工具的演变/40 3.文字书写工具选择与演变的制约因素/42 (二)汉字载体的演变/43 1.文字载体选择及其种类/43 2.古代汉字载体面面观/45 3.轻灵的轨迹——汉字载体的演变趋势/48 (三)汉字与印刷/50 1.汉字的频率和印刷/50 2.汉字的字体和印刷/51 3.汉字的字形、结构和印刷/52 字林独一枝——汉字的特点 (一)独特的表意性/54 1.关于造字方法/54 2.汉字表意的直接性与排他性/59 (二)微妙的字族系统/59 1.汉字家族中的母字与分化字/59 2.汉字系统中的类化/61 (三)灵活的构词力/62 (四)优美的艺术构型/65 华夏书同文——汉字的规范、注音和简化 (一)汉字的规范/70 (二)汉字的注音/73 1.以字注字/73 2.双拼制/74 3.三拼制/75 4.音素制/75 (三)汉字的简化/76 1.繁体和简体/76 2.简体字运动的发生与发展/77 3.《汉字简化方案》/78 4.《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与汉字简化的命运/79 文学创新篇——汉字的研究与应用 (一)汉字的心理学研究/81 1.笔画繁简与再认和再现成绩的关系/81 2.部件的分析和称说是识记汉字的关键/81 3.影响汉字书写因素的研究/82 4.汉字和拼音文字学习的比较/82 5.识别汉字时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非对称性/83 (二)汉字的数理统计/83 1.汉字字频统计/83 2.汉字结构的统计/86 3.汉字笔画的统计/88 (三)汉字的计算机处理/92 1.汉字编码/93 2.汉字标准交换码/94 3.汉字自动识别/96 4.汉字输出与汉字信息压缩/97 (四)汉字的熵/98 1.熵的计算公式/98 2.汉字熵值的测定/99 3.汉字熵值测定的最大汉字容量/100 (五)汉字的多余度/102 (六)汉字的工具书编排查检/103 1.按意义编排/103 2.按部首编排/103 3.按字形特征号码编排/103 4.按韵部编排/105 5.按注音符号编排/107 6.按汉语拼音编排/107 唇齿两相依——汉字与汉民族文化 (一)汉字文化的研究界域/108 1.一般的文化研究的界域问题/108 2.汉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产物/108 3.汉字文化的界域/109 (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10 1.汉字与文化的统一性/110 2.汉字与文化的矛盾性/110 (三)汉字文化研究的基本观点/112 1.汉字文化研究的历史的观点/112 2.汉字文化研究的群众的观点/113 3.汉字文化研究的科学的观点/113 文语结良缘——汉字与汉语及兄弟民族文字 (一)汉字与汉语/115 1.汉字与汉语的一致性和 适应性/115 2.汉字与汉语的互相促进和 共同发展/116 3.汉字和语音、词汇、语法/117 (二)汉字与方言/119 1.汉字的超方言性/119 2.方言中的训读/120 3.方言字/121 4.方言中的一字异读/122 (三)汉字与女书/122 1.女书是一种异形汉字/123 …… 神韵夺天工——汉字与文学艺术 必也正名乎——汉字与年号、姓氏、避讳 斯文存古道——汉字与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竹帛存王事——汉字与兵、法、吏 点画解民生——汉字与衣食住行 字说农工商——汉字与经济活动 究源法自然——汉字与动物、植物 宇内有芳踪——汉字在海外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汉字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构形由绘写式到符号化、部件化,笔画由随体诘屈到横平竖直,字形由参差不齐到大小划一,结构由从心所欲到讲究六书字理。篆化、隶变、楷定,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面貌都与当时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又有所变异。对各阶段使用者来说,汉字总是变得比过去更简捷,更美观,更方便好用。——这是从共时应用系统所能看到的汉字的一个方面的面貌。 倘若不仅仅注意汉字的共时应用系统,也关注汉字的历时综合系统,不难发现汉字的另一个方面的面貌,即汉字的字样越来越丰富,字族越来越庞大,字理越来越难辨,整个汉字系统越来越繁茂复杂。 例如“经”字,从前的写法是“经”,从系、至声。《说文解字》对“至”的解释是:“水脉也。从水在一下。一,地也。王省声。”许慎将“至”分析成形声结构,其中声符部分为会意结构,三个部件,各有所司,共同表示水在地面下像一条条河川一样流淌。添加形符“系”以后构成的“经”,表示纺织时的经线。向同一方向伸展的一条条经线,就像那些朝同一方向流淌的一缕缕地下水脉一样。
ISBN9787107218309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何九盈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