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的哲学视野 [平装] 7118073679,97871180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翻译学的哲学视野》笔者董明将尝试用哲学中的概念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翻译学中的问题和翻译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翻译学的哲学视角包括两个方面,它不仅涉及到哲学对翻译理论的关照,还包括从哲学的视角研究翻译实践。翻译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实践,可以用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主体间性、客体间性、中庸等概念来解释为什么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译本,为什么译本无法做到绝对的忠实,为什么所谓的不忠实的译本比忠实的更受欢迎?在用哲学的视角研究翻译实践的同时,也可以用哲学的视角反思翻译理论,研究它的构成要素、系统性、成长性等方面,比如可以用运动和进化的概念来研究翻译理论成为翻译学的内在动因等。
编辑推荐
《翻译学的哲学视野》为翻译研究新探索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董明,女,1960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别于1982年和1989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重点研究通过哲学和翻译研究的结合建构翻译学,其目的是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在描述、解释翻译实践的同时,检验规范翻译学,使规范翻译学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曾在《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出版专著《翻译:创造性叛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哲学的定义 第二节 传统哲学 第三节 后哲学 第四节 翻译学与哲学 第二章 传统翻译理论 第一节 中西传统翻译理论 第二节 传统翻译学理论的不足 第三节 传统翻译理论存在的原因 第三章 规范翻译学与描述翻译学 第一节 描述翻译学 第二节 描述翻译学与规范翻译学 第四章 翻译主体与翻译客体的融合 第一节 主体与客体的融合 第二节 翻译主体与翻译客体的融合 第五章 翻译理论与进化 第一节 后哲学与翻译理论的进化 第二节 翻译学的系统性 第三节 翻译学中概念的变异 第四节 翻译理论的倒退现象 第六章 于丹《论语心得》案例分析 第一节 《论语》的语体特点 第二节 《论语》文本解读的多样性 第三节 于丹《论语)心得》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但从根本上来说,忠实盲从的根源在于唯心主义对人根深蒂固的影响。长期以来,人类对客观真理有着错误的认识和不懈的追求。无论是以柏拉图的理念为基础的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中的儒释道,它们都以寻求客观真理为目标,割裂了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联系。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认识十分肤浅和笼统,并不知道真理还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分,人追求的真理中渗透着认识主体的创造性和局限性,因此真理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们只是一刀切地把客观真理看作一个跨越时空的、颠扑不破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这种对真理的认识和追求也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在潜意识里成为人们在译作中追寻作者原意的理论支撑。 如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思想观念和方法上入手,把哲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就翻译实践而言,译者应该掌握“在场的”与“不在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主体与客体、人的能力的有限性与创造性、动态、目的、选择、中庸等概念,研究译者与具体文本的作者和读者的对立统一、译与不译的对立统一、整体策略与局部方法的对立统一,在认识了解原作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的翻译要素,根据自身的能力素养和专长,在忠实原著和创作中找到平衡点。就翻译理论而言,除了译者必须掌握和考虑的问题,翻译理论工作者还应该关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互动关系、翻译理论本身的系统性、不同翻译理论之间的关系、翻译理论的动态开放性等。
ISBN7118073679,978711807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董明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