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欧洲联盟多边外交战略研究 [平装] 9787307087279,73070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多边外交以及欧盟多边外交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外交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政治及中国外交实践中的新领域。《冷战后欧洲联盟多边外交战略研究》集中研究了欧盟多边外交的有关问题,主要包括多边主多边外交的内涵、分类与历史演进,欧盟奉行多边外交的理论基础、原因,欧盟多边外交的层次、主要特征,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以及该战略实施的总体效果。《冷战后欧洲联盟多边外交战略研究》的出版不仅在丰富、深化欧盟研究及多边外交研究方面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中欧关系及中国多边外交实践也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冷战后欧洲联盟多边外交战略研究》总体上结构严谨,论点明确,文献和资料丰富,写作规范,文字流畅,结论有说服力。《冷战后欧洲联盟多边外交战略研究》适合于大专院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以提供给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的爱好者参阅。
编辑推荐
《冷战后欧洲联盟多边外交战略研究》: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存在于国际体系结构和地区睦邻政策两个层次。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在全球、地区和睦邻三个层次展开,不同层次的原则和立足点有差异。全球层面采用借用原则,地区层面采用创新原则,睦邻层面采用外溢原则。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经济属性进一步增强。
作者简介
丁银河,1971年8月18日生于湖北应城。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1991-1995年、1996-1999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学位,2003-2008年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攻读法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美国福特基金资助在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进修学习。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际论坛》等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教材四部。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二、国內外有关研究动态 三、本书的结构、主要內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多边主义概述 第一节 多边主义的内涵与分类 一、多边主义的內涵 二、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关系 三、多边主义的分类 四、制度性多边主义 第二节 多边主义的历史演进 一、萌芽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成熟时期 四、繁荣时期 第二章 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理论 一、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内涵 二、新现实主义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 第二节 相互依赖理论 一、相互依赖理论的内涵 二、相互依赖理论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 第三节 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內涵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 第四节 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內涵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 第三章 欧盟奉行多边外交战略的动因 第一节 国际体系因素 一、国际格局的重构 二、各国相互依赖加深 三、全球问题日益增多 第二节 地缘政治因素 一、中东欧地缘政治的变化 二、欧洲安全问题凸显 第三节 欧盟内部因素 一、欧洲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二、欧盟成员国对多边主义的支持 三、欧盟成员国的利益及其协调推动着欧盟多边外交战略不断发展 第四章 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实施的层次分析 第一节 全球层面的欧盟多边外交 第二节 地区层面的欧盟多边外交 一、欧盟对非洲战略与外交 二、欧盟对亚洲战略与外交 三、欧盟对拉荚战略与外交 第三节 睦邻层面的欧盟多边外交 一、欧盟对中东欧战略与外交 二、欧盟对地中海战略与外交 三、欧盟对中东战略与外交 第五章 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特征 一、重视以多边主义理念为基础的机制建设 二、促进区域合作 三、决策过程申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并存 四、以经济外交为先导 五、积极推动西方民主化 六、以睦邻外交为重点 七、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多边协商、互利互惠的外交关系 第六章 欧盟多边外交战略与国际秩序 第一节 国际秩序的特征与冷战后的国际秩序理念 一、国际秩序的发展及基本特征 二、冷战后的主要国际秩序理念及比较分析 第二节 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在区域秩序重构中的作用 一、欧盟多边外交战略与欧洲区域秩序 二、欧盟多边外交战略与新型南北关系 第三节 欧盟在国际新秩序重构中扮演的角色 一、稳定器角色 二、制衡角色 三、“方向标”角色 结束语: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成效与问题 附录一 常用缩略词 附录二 欧盟、欧元区和申根国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1)正式的政府间或跨国的非政府组织。这种组织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实体。它们能够监督行动并对其做出反应,是由国家深思熟虑地予以设计并设置的。它们是科层化的官僚组织,具有明确的规则以及对个人和团体特定的规则安排。在联合国系统内外存在着数以百计的政府间组织,跨国的非政府组织也数量巨大。 (2)国际机制。国际机制是那些具有明确的规则,得到政府同意,使用于国际关系特定领域的制度。 (3)国际惯例。在哲学和社会理论中,惯例是具有隐含规则与理解的非正式制度,它塑造行为体的预期,使得行为体能够彼此理解,并在没有明确规则的情况下协调它们的行为。 在基欧汉看来,国际惯例往往是国际机制形成的基础,国际机制的形成意味着“相关问题领域的规则(在惯例的基础上)得到扩展和澄清”,而国际组织则是国际机制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机制不能自我适应与转变。没有国际组织的话,国际机制就完全成为参与国的利益表达——一个具备清晰规则的机制比一个只具有模糊的规则和几乎没有主动性的组织制度化程度更高,但即使规则不发生改变,国际组织的出现也表明了一种制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国际惯例、国际机制和国际组织三者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这三者的汇合则构成了基欧汉所定义的“国际制度”。①
ISBN9787307087279,730708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银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