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李花子编著的《明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利用大量古地图、地理
志等资料,考察了明清时期中朝两国的疆域观和实际疆域。在以往的研究
中,学者们往往忽视疆域观和实际疆域之间的差异,然而即使是标注于地
理志和地图上的疆域,那也不过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疆域的认识而
已,它和实际疆域是有差别的。朝鲜时代(李朝,1392—1910年)的疆域
观存在着夸大和错误认识,最典型的就是土门、豆满为二江的认识。《明
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不仅考察朝鲜时代疆域观的种种表现,还阐明这
些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对于学界存在争议的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立碑的位置、设栅的水源,以及光绪年间乙酉(1885年)、丁
亥(1887年)勘界的内幕等,本书也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辨正。
编辑推荐
由李花子编著的《明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立足于中韩日三国学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同时综合运用了中韩双方的史料,特别是双方的地图、地理志及踏查记等资料,还参考了首尔大学奎章阁收藏的古地图、古文书等珍贵资料。本书的时间范围主要是明清时期,以清代为主,下限至晚清光绪年间,内容截止1908年。这以后的中朝边界史研究,将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继续进行。 作者简介
李花子,女,1966年生,吉林省和龙县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96年延边大学中朝日三国关系史硕士毕业,2003年韩国首尔大学国史学科博士毕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中朝关系史、边界史研究。主要成果有《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以越境交涉为中心》(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朝清国境问题研究》(首尔集文堂,2008年,前书的韩文版)、《韩中国境史研究》(首尔慧眼,2011年)等专著以及《朝鲜王朝的长白山认识》、《穆克登错定图们江源及朝鲜移栅位置考》等近二十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明代初期朝鲜的疆域认识
第一节公险镇和铁岭位置的认识
第二节铁岭位置再探
第二章清代中朝两国定界、勘界的内幕
第一节朝鲜踏查记所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长白山定界
第二节穆克登错定图们江水源与朝鲜移设堆栅
第三节穆克登指定的水源与朝鲜移栅的位置再探
第四节光绪年间乙酉、丁亥勘界的再评析
第三章清代朝鲜的疆域认识
第一节朝鲜的长白山认识
第二节朝鲜的“土门江”、“分界江”认识
第三节朝鲜的疆土得失论
第四节大韩帝国时期的疆域观与间岛政策
第四章清朝的长白山踏查活动与踏查人员的边界认识
第一节康熙年间的踏查活动
第二节光绪年间的踏查活动
第三节光绪年间的踏查与图们江水源
第五章明清时期中朝地理志对长白山及水系的记述
第一节明代中朝地理志的记述
第二节清代中朝地理志的记述
附论清代中朝关系史论
附论一清初朝鲜国王入朝说
附论二清初朝鲜的迎敕礼——以国王郊迎为中心
附论三朝鲜使用中国年号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图索引
后记
ISBN | 9787513004510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 李花子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