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党研究 [平装] 7802324432,97878023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香港政党研究》在香港研究中经常遇到“政制发展”一词,而政制发展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进步,“政制发展,相对于政治发展而言,毕竟是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它只是政治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政治发展所涉及的内容要比政制发展的内容宽泛得多”。香港政治发展为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促进香港政党体制的形成,并为政党进入政府政治体系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一)香港政制发展为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政党是民主发展的产物,“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政党就成为动员和组织属于同一阶级、阶层或一定社会集团的成员参与政治的一种形式。由此可见,导致政党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代议制民主的发展”。香港政党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港英推行的代议制改革,是政制发展为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编辑推荐
《香港政党研究》:香港政党演进的历程 香港政党演进的特性 香港政党参政的路径及特点 香港政党与香港政制的关系 香港政党与香港社会的关系 香港政党法制
媒体推荐
作者利用实地调研采访得到的大量资料,系统阐述了香港主要政党的历史和现状,扎实推进了对香港政党演进与香港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理论开拓性明显。本书对学界和实务部门认识香港政党现状和把握香港政党发展趋势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作者提出关于香港政党法制建设的框架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作者简介
朱世海,安徽五河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宪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宪法学、政治学。
目录
香港的政党演进与政治发展的关系(代“前言”) 第一章 香港政党演进的历程 一、香港政党的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二、香港政党的初创阶段(1991年前后) 三、香港政党的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 四、香港政党的壮大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 第二章 香港政党演进的特性 一、香港政党产生背景的外部性 二、香港政党生成契机的本土性 三、香港政党形成方式的多样性 四、香港政党分合关系的新异性 第三章 香港政党参政的路径及特点 一、香港政党参与非政权机构选举 二、香港政党参与政权机构选举 三、香港政党通过委任进入政治体系 四、香港政党参政的特点 第四章 香港政党与香港政制的关系 一、香港政党体制与政制的关系 二、香港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三、香港政党与立法会的关系 四、香港政党与法院的关系 第五章 香港政党与香港社会的关系 一、香港政党利益表达的主体结构 二、香港政党社会整合的实际能力 三、香港政党政治动员的社会定位 四、香港政党遴选人才的重点对象 第六章 香港政党法制 一、香港政党法制的目的 二、香港政党法制的原则 三、香港政党法制的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二)香港政党之间的分裂超越传统因对香港民主发展进程意见不同、与政府关系亲疏不同,香港的政党可以分为建制派和反对派两大阵营。公民党、社会民主连线等反对派一直与政府作对,在民生、政治等问题上故意与政府“唱反调”,甚至“为了反对而反对”。例如在2005年反对派议员联手否定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即使那个方案无疑会推进香港的民主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反对派在2012年政改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民主党、民协超越过去在政改问题上与其他反对派政党保持一致的传统,支持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使得政改方案高票通过。 香港特区政府于2010年4月提出2012年政改方案,并定于6月23日将该方案提交立法会表决。政府建议2012年立法会选举增加10个议席,其中新增及原有共6个区议会功能组别议席,将由民选区议员以“比例代表制”互选产生。民主党对该方案提出修正意见,立法会新增的5个功能界别议席由民选的区议员提名,然后由目前在功能界别没有投票权的登记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按照这个安排,每位选民在立法会选举中都有两票,一票投地区直选议席,一票投功能界别议席。5月24日,中联办有关领导会见民主党领袖何俊仁、刘慧卿和张文光,讨论香港政制改革问题。民主党就政改事宜与政府合作,政府最后接受了民主党的修正方案,这其中梁爱诗起到重要作用。起初梁爱诗因多次离开香港不知民主党提出的“全民直选”不包括已有功能组别投票权的选民在内,故她认为此方案不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政制发展所作出的决定。当她知道民主党改良方案中区议会议席的选民不包括原有功能组别的选民后,她致电何俊仁求证,并认为在此情况下民主党的建议不违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因为这6席并不违反直选和功能组别各占一半的规定。2010年6月1日,梁爱诗上书中央有关部门解释以前发表的意见有错误并说明理由,并表示支持民主党的方案。
ISBN7802324432,978780232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作者朱世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