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思想政治(必修3)(2011)》作为一套报刊化教辅,摒弃传统教辅对教材简单重复、面面俱到的缺点,以文章的形式组织内容,每篇文章都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个学习问题;《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思想政治(必修3)(2011)》与报刊相比,又有更加系统化、便于学生同步学习使用的特点。《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思想政治(必修3)(2011)》因此又被称为“书中报、报中书”“报刊化的教辅、系统化的报刊”。
编辑推荐
《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思想政治(必修3)(2011)》中学教学研究与教学原子开发推荐用书,学生学习的辅导报,教师教学的参考书。汇一线名师原创力作,集课改先进经验大成。
报刊化的辅导,汇一线名师原创力作篇篇经典;集课改先进经验大成步步为赢。
“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所谓“读厚”,即从头读到尾,从少读到多,从相读到细。而所谓“读薄”,则是归纳、总结,取其精华。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媒体推荐
“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所谓“读厚”,即从头读到尾,从少读到多,从粗读到细。而所谓“读薄”,则是归纳、总结,取其精华。
——华罗庚
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要站在教材之上,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做教材的奴隶。
——《中学教改通讯》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贝尔纳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目录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基础篇·你我正置身文化海洋
文化内涵的理解:疱丁解牛,层层递进
警惕文化战争
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感悟文化的社会精神力量
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票房感受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受欢迎的中国动漫形象
《阿凡达》,一台疯狂的圈钱机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从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看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把握文化和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
我们怎样获得文化的教益
功夫熊猫赚钱有功夫
本课核心考点归纳
热点与命题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提高篇·文化——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动漫,日本的第三大产业——聚焦文化竞争力
美国文化不败论
文化是经济的奴仆吗?——谈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日本动漫战略
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给我们的启示
非洲的落后,是文化的落后——谈文化的反作用
文化≠文明
·链接篇·年度文化时政热点——高考命题高度关注的情景材料
把握知识联系,重视综合运用
文博会
从一道高考试题看文化生活评析类主观题的解答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近三年高考的高频考点
·应用篇·第一课新题速递
第二课 文化队人的影响
·基础篇·高中女生任明子某日生活扫描——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唐人街
“过年了,回家看看……”——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本课核心考点归纳
热点与命题一本好书,一生财富:今天你读了吗?
我们读着唐诗宋词长大——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
那洁白的哈达
我们不哭!——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高篇·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澄清关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思维误区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他们都看到了什么?——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撑死也不能不吃”——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链接篇·从文化的差异性角度考查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事件和场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和载体
高频考点:文化塑造人生
探究选择性辨析题的解答
·应用篇·第二课新题速递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基础篇·用系统理论把握“文化多样性”的主干知识
圣诞&春节:东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
探寻传媒发展之路
从文明冲突论到文明对话论: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世界的主要文化类型
图说文化多样性
本课核心考点归纳、
热点与命题中外文化交流: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
·提高篇·“一花独放不是春”:把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此“解手”非彼“解手”也
文化多样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案例与分析: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文化遗产: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和而不同”
唐僧取经、鉴真东渡:你准备做点哈?
走出误区,逾越陷阱: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链接篇·文化遗产——感受文化多样性的一扇窗
“技术”,考查文化传播手段的关键词
……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发生的。
家庭文化对著名诗人臧克家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父亲和祖父都好诗,家庭的文化气氛很浓,因而他从小就喜欢写诗。他在1930年考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时,数学得了零分,但在作文里写了三句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当时的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就从这三句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了他。
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那种认为处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的观点是错误的。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谁时说:“我最崇拜李冰父子,他们修都江堰的故事,我从小就听,就崇拜。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找了大量的有关他们修建都江堰的资料。我回国之初,站在都江堰边,听到澎湃的江潮,想到这是2000多年前的伟业,受到很大的激励。我50岁的时候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祝词说,一个人一定要追求一个比自己大的目标,一个可以追求一辈子的目标。”
ISBN | 9787511212313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