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魔笛 [平装] 9787511708175,75117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财富魔笛》由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认知相结合,将财富比作一个有格调的人,它有魔咒、崇灵魂、重道义、厚理性、藏基因、多磨砺,还得到了一支神奇无比的魔笛。谁能吹响这支魔笛,谁就能永久地拥有财富!因为它用独特的旋律,引领着你跨过创造以及传承财富的七道坎,让你不仅能传承父辈留下的财富,还能成为财富的种子,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成为真正的财富人。《财富魔笛》是作者在大量调查研究和人生体验的基础上孕育、提炼写成的,对富二代的成长有着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编辑推荐
《财富魔笛》: 财富厚理性:辅佐和制度是两个前驱的轮子! 财富藏基因:担当老钱的是文化和责任! 财富多磨砺:穷养和训练是最好的试金石! 财富得魔笛:永远属于能吹响它的人!
作者简介
胡玉琦,0型血,处女星座,性格阳光。1992年辞职下海,曾先后辗转于海口、北海、广州等地,做过教师、职员、广告人、房产商、建筑装饰商、自由撰稿人等职业。在大量调查研究和人生体验的基础上,悟出了一种财富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心债》、传记文学《清末国医张锡纯》等,是个喜欢游走于大自然和古老都市的女人。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财富有魔咒:这是个世界性的幽灵 1.千古魔咒:富不过三代 2.孟子的魔咒: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3.马克思的魔咒: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 4.托夫勒的魔咒:未来财富的不确定性 5.福布斯的魔咒:上了它的名单,你会死得很难看 6.胡润的魔咒:富不过当代 7.人性的魔咒:欲望、自私和炫耀之谜 第二章 财富崇灵魂:如何做人是最大的道理 1.黄金满薣,不如遗子一经 2。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3.曾国藩的《家书》 4.德国人让孩子做完整的人 5.英国人从小注重训练绅士 6.美国人重视打造孩子的人生计划 7.犹太人对孩子进行理性教育 8.比尔·盖茨:再富不能富孩子 9.洛克菲勒家族的“零花钱家训” 第三章 财富重道义:钱财深处流的是道德血液 1.财富是有人格的 2.财富并不等同于金钱 3.富人只是上帝财富的看管者 4.追求财富是一种道德 5.聚与散的财富哲学 6.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7.美国富人的老钱精神 8.做一个成熟的富人 第四章 财富厚理性:辅佐和制度是两个前驱的轮子 1.中国人“子承父业”的世袭观念 2.日本人的“女婿养子”制度 3.美国人的“继承人辅导队” 4.欧洲人的老臣辅佐和家族会议 5.用股权这根魔杖去荫及子孙 6.借信托之道让财富走得更远 …… 第五章 财富藏基因:担当老钱的是文化和责任 第六章 财富多磨砺:穷养和训练是最好的试金石 第七章 财富得魔笛:永远属于能吹响它的人
序言
两年前,胡玉琦的小说《心债》曾以其缱绻的笔触、触手可及的人物 、大起大落的故事,写尽商海的诡异、财富聚散的无常……读得人心生疼 痛,总觉得世间沧桑缕缕,欲补无力。 如今,她的又一部力作《财富魔笛》即将问世。顾名思义,从书名即 可看出,这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充满理念和哲思的著作。长于形 象思维的小说作家何以能写出逻辑严密、以理性推衍财富规律的作品?我 懵住了!读过全书才明白,其实这还是作者《心债》情结的延展,只不过 是从形象思维超拔到理性思维的结果或结晶。再细咀嚼,又觉不是,因为 书中扑面而来的是自人类与财富结缘后,中外古今人与财富的典籍、典故 以及他们间的种种爱恨情仇。不是夸张,只要看看书中小标题就可了然。 如第一章“财富魔咒是游走世界的幽灵”中的“千古魔咒:富不过三代” 、“孟子的魔咒”、“马克思的魔咒”、“托夫勒的魔咒”、“福布斯的 魔咒”……既称魔咒,它带来的的几乎大体都是恶与无形。然而,财富是 可贵也是没有属性的,孰善孰恶?完全取决于财富持有者的智慧和心性。 于是,作者以范蠡、司马光、曾国藩、李嘉诚、比尔·盖茨、巴菲特、洛 克菲勒,特别是美、英、日、犹太等巨富们的钱财观、遗世法等,提出“ 财富伦理的灵魂是如何做人”、“财富传承是理性的抉择”、“财富永续 的奥秘是文化和精神”……以前辈富人们丰盈鲜活的理念情愫和作为告诉 人们,有钱更要有智慧和修持,怀着悲悯之心善对天下,怀着忐忑之心教 育后人。这些事做好了,财富就可抑恶扬善,就可代代延续,就可“吹响 财富帝国的魔笛”! 读着胡玉琦的《财富魔笛》,常常不由地想起前苏联巴乌斯托夫斯基 的《金蔷薇》,虽然后者谈的是文学,前者谈的是财富伦理和财富理念, 但其学问的渊博、视角的奇巧、理念的深邃别致、意绪的绵密超然、语言 的优美精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是今日中国,几乎一觉醒来,亿万富翁们就一个个一层层地起于 青萍之末,乍富还贫,面对大堆的金钱,面对尚未脱贫的民族和人群,还 有继之而来的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们,《财富魔笛》更显其可读性、 现实性和生命力。
文摘
版权页: 为了防止家中子孙沾染不良品性,他反复教育孩子戒除骄奢,提倡勤俭。曾国藩在京城的时候见到不少高官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等。第二,勤与俭,名门望族延续下去的试金石。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族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他总结出来的两个字:勤与俭。 它们是名门望族能否延续下去的试金石。曾国藩对于勤和俭与教育孩子的十六字诀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先说勤。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他还告诉儿女、家眷:“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再说俭。曾国藩认为“家事忌奢华,尚俭。”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30年。 传说曾国藩吃饭的时候,一旦碰到饭里有带壳的谷物,他不扔不弃,而是将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曾纪泽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时候,有一天去扬州一个盐商家做客。那时的盐商可说是富冠天下的。曾国藩面对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只是低头吃自己身边的一点东西,吃过饭后,属下问他,大人你是不是对这一桌子饭感觉不可口,曾国藩说了一句话让大家非常吃惊:“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曾国藩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贵重的东西。他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入总督府时,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还是她的过世长嫂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带青色花边的裤子,曾国藩也觉得太华贵了,说她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曾国藩曾给儿子曾纪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ISBN9787511708175,751170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胡玉琦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