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要懂经济学》(作者墨墨)是“魅力倍增丛书”之一。
《男人要懂经济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
在说明经济学中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
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
些知识,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
,会帮助你生活得更好。
编辑推荐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学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人说,如果不懂点经济学知识,就已经被这个时代淘汰了。可见,经济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的普遍性。
《男人要懂经济学》(作者墨墨)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学知识集合,而是更注重对人们经常看到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和阐述,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目录
第一章创业经济学,致富要趁早
财富优势,需要不断积累
想要致富,不能坐井观天
鱼与熊掌,选择最重要
资源最佳配置,创造最大化效益
成功的捷径之一——创新
做好企业,规模很重要
另辟蹊径,发现财富
放下脸面,赚钱不丢人
赚钱,要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
测试:看你的赚钱欲望有多强烈?
第二章晋升经济学,帮你提高身价
适当充电,增加升值空间
运用木桶效应,懂得取长补短
剩者为王,不要轻易辞职
警惕内卷化效应,不要原地踏步
为自己打造核心竞争力
位置效应,不可忽视
聪明做事,吸引注意力
有效需求,工作和专业不一定对等
测试:看看你三年后过怎样的生活?
第三章管理经济学,当好团队领头羊
激励有技巧,让员工自动奔跑
有竞争才有动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
管人的原则——分槽喂马
奥卡姆剃刀:简单就是美
最优“分粥”原则
二八法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测试:看你有潜质当老板吗?
第四章国计民生经济学,不可忽略的宏观经济学
经济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另一只手
为什么能喝到免费啤酒
恩格尔系数,帮你测量富裕程度
通货膨胀:筐比筐里的钞票值钱
经济周期是无法逃避的轮回
产权: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GDP:经济活动的核心和陷阱
财政赤字,关不关你的事
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趋势
低碳经济,经济也要环保建设
WTO:世界贸易的协调者
测试:你是理财高手吗?
第五章投资经济学,理财必备之选
投资最好要趁早
聚少成多,钱少更要会投资
储蓄:聚沙成塔的秘密
期权期货:今天做明天的交易
股票:有风险的投资工具
基金:最省心的理财方式
债券:比存款合算的理财方式
保险:合理投资未来
黄金:财富的“避风港”
学会组合投资,分开放鸡蛋
钱生钱,发挥资金的力量
测试:看你是否适合做投资?
第六章消费经济学,把钱花在刀刃上
培养合理的消费习惯
别再掉进商家的陷阱
买的没有卖的精
理性消费不跟风
团购,打捞实惠的消费途径
做好家庭预算才能有备无患
理性消费,需要建立心理账户
免费午餐:吸引顾客的诱饵
拒绝朝三暮四的消费心理
测试:你是否合理支配薪水?
第七章博弈经济学,帮你赢得更多利益
智猪博弈:赢得并维护利益
纳什均衡:超市排队的智慧
斗鸡博弈:狭路相逢勇者胜
囚徒困境:两难选择的困惑
动态博弈:海盗如何分金
冰激凌博弈:学学妥协的艺术
重复博弈: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
测试:看看你的理财盲点在哪里?
第八章营销经济学,卖出的不仅是商品
营销需要谋略
制造稀缺形势,让自己不可替代
诚信的价值,不容忽视
边际效应,别让顾客生厌
酒香就怕巷子深,吆喝是硬道理
名人效应,不可替代
懂得引导消费,让生意越做越大
让顾客越买越开心
品牌定位,是为了让顾客认同
产品有亲和力,自然吸引顾客
利用禁果效应,让顾客主动购买
测试:你是何种销售型人才?
第九章信息经济学,帮你抓住财富脉络
不完全信息: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不知道
信息不对称:无知肯定有代价
逆向选择:劣品驱逐良品
信息决策:信息时代的司令部
虚假信息:害人之心不可有
道德风险:祸水东引
长尾理论:信息时代找好消费的冰山
协和谬误:放弃不可能就是抓住可能
测试:你是否喜欢乱花钱? 序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学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人说
,如果不懂点经济学知识,就已经被这个时代淘汰了。可见,经济学在人们
的生活中运用的普遍性。
然而,真正系统地去学习经济学,除了这方面的专家以外,恐怕没有几
个人能够做到。对普通大众来说,人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经济学知识,需要
的只是将经济学知识融入生活中。
经济学这三个字包含的信息量是庞大的。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
国富论》以来,经济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今天,经济学已经发展
得博大精深,并且已经渗透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得者加里·贝克尔曾经说过,经济学几乎可以分析人类社会90%的行为。由
此可见,经济学应用之广泛,覆盖面之庞大。
其实,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经济学也是由最基础的知识开始的,包括
最基础的命题和定理以及一些逻辑等。然而,这样的知识体系想要学会学好
,无疑有些强人所难,更何况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经济学这门学科有兴趣。所
以,简单经济学成了普通大众追求的目标。
简单经济学其实并不简单。因为要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和容易理解的事例
,将复杂的经济学知识讲解清楚。所以,本书在对一些经济学知识进行简单
阐述的同时,也会解释一些经济学词语和经济学定义。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
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更好地理解这些经济学知识。
本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在说明经济学中
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握了一定的经济
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让
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会帮助你生活
得更好。
本书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学知识集合,而是更注重对人们经常看到的经济
行为进行分析和阐述,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本书编者的目的不仅仅是
为了让大家了解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更主要的是想帮助读者正确地运用经济
学,让经济学知识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文摘
第三位家仆拿着1塔伦特来到富翁面前说:“我怕把你给的1个塔伦特弄
丢了,就藏起来了,现在正好,不多也不少。”
富翁把第三位家仆斥责了一顿,并且将这1个塔伦特也交给第一位赚了5
个塔伦特的家仆。
“可是,第一位家仆已经拥有10个塔伦特了,再给1个塔伦特,那他不
是更富有了。”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更富足;凡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被
夺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让富有的人更加富有,让贫穷的人
更加贫穷。
人们一开始也说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甚至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这纯粹就是强盗逻辑。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
·莫顿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将这种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人们才明
白: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就会获得更
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无处不在。例如,一个人一旦出
名,就会越来越有名;公司越大越容易推销自己的产品,而小企业则只能在
夹缝中生存;朋友多的人,则有可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马太效应”这一术语现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界,它反映一种让富人更
加富有而让穷人更加贫穷的社会现象。我们从“马太效应”中得到什么启示
呢?
一方面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努力程
度所导致的。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社会,如果自身不努力进
取,很快就会被残酷的社会竞争淘汰。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虽然有些人出身
豪门,而有些人出身卑微,但是这些也不能全部决定他们的未来是尊贵或卑
贱。
而这个社会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悬殊的高低贵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
自身。外界因素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并不是决定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根
本因素。
穷人为什么会贫穷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身不努力,包括知识水
平、工作技能、思维意识等方面。而因为不努力又直接影响他们的思维,让
他们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于是造成了穷人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同样
,富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富,是因为他们善于学习、积极进.取,在工作技能
和思维方式上比穷人更加激进,正是这些价值观又直接影响他们的行动,让
他们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改进,于是形成了富人越来越富有的良性循环
。
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界的推波助澜。除了
一些诸如勤奋、天赋等个人因素外,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含着金钥匙出
生的人”,他们天生就享有优厚的待遇和财富,而有一些人则一出生就一贫
如洗。
虽然这些外部因素不是决定事物结果最关键的原因,但确实存在着一些
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外部因素,如社会歧视、家庭地位悬殊、收入分
配不均及机遇巧合等,但对事物发展变化有时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甚至有
时在一定程度上起主导作用,从而加剧社会上的贫富分化。
“马太效应”是造成社会经济贫富悬殊的原因。但是,要怎样才能尽快
摆脱这种贫穷怪圈呢?
首先,我们要对自身的状况做出一个清晰的判断,明确了解自己的优势
与不足,然后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先天的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尽快
走进富人行列。
寓言故事《井底之蛙》可谓众人皆知。故事中的青蛙因为不知道外面的
信息,认为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从而不愿意跳出井口,另谋生路,最
终老死在井底。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这种类似的事件,他们整天安于现
状,陶醉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无论是企
业或是个人,都将面临全球性的竞争和挑战。因此,我们要想更好地去应对
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重视对外界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搜集。
1958年的一天,在美国克利富兰市的一家西餐馆里,有一个中国人正和
两个美国商人一起共进午餐。餐桌上三人亲密地交谈着。
那位中国人问道:“什么行业在美国最能挣钱呢?”
其中一个美国商人答道:“wigs!”
“什么?假发?”这位中国人的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那个美国人再次肯定地回答说:“Yes,wigs!”说完,他随即放下手
中的刀和叉,从随身携带的皮包中拿出了一个漂亮的黑色假发,在大家面前
一晃,说:“我还想购买这样的多种不同颜色的假发呢!”餐桌上的这句话
,让那位具有聪慧头脑的中国人顿时萌发了一个念想,那就是“假发”生意
可以让他大做文章。像这样的谈话,对一般人来说只不过是商场上一次普通
的交谈,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意。但是,对那位具有商业头脑,且有心机的
中国人来说,却成了他事业成功的起点。这个人就是后来被中国香港人誉为
“假发业之父”的刘文汉。P3-5
ISBN | 754635353X,978754635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 | 墨墨 |
尺寸 | 16 |